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音乐 > 正文

“赤子”乔羽: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

中国歌剧舞剧院原院长、著名词作家乔羽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20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难忘今宵》……乔羽将时代的芳华与历史的足迹汇于笔下,为一代又一代的国人留下了生长在内心深处的常青记忆。

“赤子”乔羽: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

乔羽老爷爷。来源/微博@央视新闻

回顾乔羽的一生,这些蓄积在他身上的情感与才情,在青少年时期,就悄然发芽了。

“仰望国旗,热泪盈眶”

1927年,乔羽(原名乔庆宝)出生于山东。或许是受家中长辈的熏陶——爷爷是清朝的秀才、父亲是读书人,乔羽打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

但那是个动荡的年代,他的童年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度过的。危难使人早熟,“我们这古老的国家,什么时候才能扬眉吐气啊?”少年乔羽的心里,时不时问出这样一句憋屈、愤怒、压抑的话。

“赤子”乔羽: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

年轻的乔羽。来源/专题节目《与经典对话》截图

时代的印记一直伴随着乔羽的成长。1945年,18岁的乔羽没和家里打招呼,拿了地下党开具的介绍信,在组织的秘密安排下去了太行山,随后进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深造。那时,他便开始在解放区的报刊上发表小说与诗歌。

两年后,春天前夕的凛冬,北京即将和平解放,乔羽奉命进驻北京长辛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天,21岁的乔羽站在金水桥上,仰望国旗,热泪盈眶。

“祖国”二字,一直都刻在乔羽的骨血里。

后来,乔羽被调往北京的中国剧本创作室工作。1956年夏天,正在江西、福建一带的原中央苏区为剧本《红孩子》收集素材的乔羽,收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沙蒙发来的电报,催他为电影《上甘岭》写主题歌。

“赤子”乔羽: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

来源/电影《上甘岭》剧照

当时,电影已经出了,留给乔羽创作的时间比较紧张。他问沙蒙:“你认为这首歌该怎么写呢?”沙蒙说:“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只希望将来这部片子没人看了,这首歌还有人唱。”

乔羽陷入了沉思,他没去过朝鲜,写不出自己没有经历、观察过的东西。按照沙蒙的意思,歌词可以突出表达我们志愿军虽然没有水喝、只能吃牙膏,也一定能打败美帝,一定会取得胜利。

可乔羽不想这么写。两个星期过去了,他还是一字未动。到期交不上稿,乔羽也急,于是,他开始回想自己走过的路,祖国的土地逐渐一帧一帧地展现在他脑海里——

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乔羽,只见过黄河,后来因工作需要去了南方,才见到了长江。在看到长江的那一瞬间,他觉得“世界的颜色都变了,那么绿,那么大的河,我兴奋极了”,他还见到了大片大片的稻田、纵横交错的小河,觉得河上的白帆像是在绿色的稻田里缓缓行走。

很快,乔羽想到了他曾经在另一个地方写过的诗句:这里的稻田如海,清风送走片片白帆。对了!就是这种感觉,这才是“我的祖国”,是真实的、属于每个中国人的祖国,这才是祖国伟大之处的表现。

不过,到底是写“长江万里”,还是抽象地说“一条大河”呢?乔羽反复思考后,觉得还是写“一条大河”,因为不一定人人见过长江,但是谁家门口没条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河,“一条大河”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寄托。

“一条大河波浪宽”,落下这第一句,全篇便呼之欲出了。不久,《我的祖国》诞生,时至今日,不仅片子有人看,歌曲也被每一个国人动情地传唱。

这就是乔羽笔下的祖国,朴素的语言不论何时被唱起,都让人热泪盈眶。而唯有将国人内心的情感真真切切体悟至深处的词作者,才能创作出在每个时代都回响不绝的作品。

从美好的春天开始

对时代的记述,不仅可以是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主题,也可以是稀松平常的生活点滴,不论大小,都是国人最朴素的幸福与赤子之心。

1954年,27岁的乔羽正处于甜甜的恋爱阶段。正值4月艳阳天,他与女友佟琦在北海公园游玩。当时,乔羽心里其实并不轻松,因为他前阵子又接到一个新的工作任务——为新中国首部儿童影片《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创作歌词。

灵感不是说来就来的,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了几天,乔羽还是毫无进展。约会这天,阳光洒在泛着波浪的湖面上,孩子们划着船,从摇着桨的乔羽身边经过,笑声一直环绕在他周围,眼前的风光明丽温柔,一派国泰民安、海晏河清的景象。

“赤子”乔羽: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

来源/电影《祖国的花朵》截图

这时,一阵春风吹过,乔羽突然嗅到了导演要求表现的那种气息——“花朵在春天里开放,我们的祖国已迈出春天的步伐”。

他马上靠岸,从兜里掏出笔和小本子,坐在岸边飞速写下脑子里不断冒出来的句子:“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后来,他在《乔羽文集·文章卷》中写道:“我长达半个世纪的歌词创作生涯,也就是在祖国这个美好的春天开始了。”

祖国美好的春天,是太多人心底的眷恋。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艺术代表团赴美演出,其中有一场演出是专门慰问华侨的。可是,当老华侨在听第一次演出时,纷纷递纸条询问“为何没有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他们很希望能在下次演出时补上。收到纸条的指挥家杨鸿年略感意外,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们竟如此挂念这首儿歌。

当天晚上,杨鸿年基本没睡,他快速联系国内的友人找谱子、配伴奏。第二天,当《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调在音乐厅中缓缓响起时,等待多年的华侨们难掩激动的泪水,纷纷起立合唱……

由最细腻的感知创造的作品,才能唤起最广泛的认同。而乔羽对时代的感知,也绝不止步于某一个时代。

“朴朴素素好”

不论是“风吹稻花香两岸”,还是“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不论是“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还是“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乔羽笔下跳动的时代脉搏,总是朴素的,从细节中见磅礴,在平凡中见宏大。

乔羽从日常经历中寻找歌词生命力的创作宗旨,从未变过。

时间很快来到1984年。时任春晚总导演的黄一鹤萌生了一个想法,想为整场晚会创作一首压轴歌曲。当时时间紧、任务重,脑子里过了一遍合适的作词家,黄一鹤第一时间找到乔羽。

两人开始沟通时,已是夜幕低沉。黄一鹤设想的歌曲内容是,要包含家人团聚、祖国团圆、亲情常伴之类的内容,还要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并想要乔羽马上动笔开写。

乔羽愣了愣,说:“马上是什么意思?”

黄一鹤答:“就是我在这里坐着,你现在写,写完我就拿走。”

光速创作,纵使是乔羽也做不到啊。最后,黄一鹤答应次日一大早来取歌词。

夜晚很安静,乔羽坐在台灯下,看着笔尖和纸面上的纹理,日常的生活场景又放电影似地来到他的脑海里。大家想在春节团圆时听什么呢?大概人人都盼着自己的小日子和和美美,盼着花常好、月长圆、人常在。他提笔、思考、创作,放下笔已是凌晨3点。

黄一鹤也着实“一大早”便取了词,凌晨5点,两人交接完毕。可是,词的内容却没有让导演组满意。一些人觉得,乔羽这首歌词太“软绵绵”,太朴素和普通,没有力量,不适合做整场晚会的结尾。即便如此,黄一鹤仍然坚定地认为,这就是成功的歌词,并继续推进制作,邀请李谷一来演唱。

1984年的除夕夜,李谷一缓缓唱出“难忘今宵”,《难忘今宵》初次与国人见面。出乎导演组意料的是,伴着这首“软绵绵”的歌曲,现场的观众逐渐眼眶湿润,有人起立与身旁的亲友相拥,有人面带微笑,眼中写满了对美好的憧憬。这首歌,真的走进了人们的心里。

“赤子”乔羽: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

1984年春晚,《难忘今宵》第一次被唱响。那时还是以音频出现,并没有演员登台。图为1984年春晚主持人报幕。《难忘今宵》的歌词,也是1984年春晚的结束词。来源/1984年春晚截图

“告别今宵,告别今宵,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

春晚不能没有《难忘今宵》,因为这是我们开启新的一年时盛满了美好期许的必备仪式。我们在这样的歌声里,既能看到微观生活的印记,也能看到宏观祖国的身影。

长久以来,乔羽一直遵循着“朴朴素素好”的理念,不写来自于空中楼阁的华丽词句,只将我们“触手可及”的祖国与独属于国人的美好揉进每一句简单、活泼、隽永的歌词里。

乔羽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吾辈虽说不上伟大,但我们都应当是祖国的赤子,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

而谈及创作,他表示自己最喜欢写的就是普通的生活,这是比海还要深、还要广的东西。在乔羽心中,歌词创作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锦衣美事,其实就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

于是,出于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乔羽将不同时代中国人的生活写成了歌,而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祖国。这份情感和记忆,想必是我们所有人留在心底的故乡,就像“一条大河”缓缓流过。

也正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乔羽的歌词里看到祖国,看到山河,看到生活,看到童真;看得到炊烟袅袅,也看得到江河奔涌、星空璀璨。

今天,乔羽已创作了千余首歌,他始终把浓烈的情感深深种在真挚的词汇中,用最平凡的笔触书写时代的激荡奔涌与细水长流。

今天,唱起“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此时此刻,我们仍旧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送别乔老,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在北宋,东京人往往以喝粥开始美好的一天,每日五更时候,“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024-02-23 10:02 《东京梦华录》 食疗养生 宋代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