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放映平台建设亟须跟进
我国的“盲人电影”“盲人影院”虽然总数不少,但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平衡、受众年龄不均、配套不齐全等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欧美一些国家的成熟经验。
首先,需要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予以更大的支持,对制作、发行、放映各环节进行激励,推动“盲人电影”的制作规模化、常态化,进而形成产业链。具体而言,制作上应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鼓励专业人士和盲人群体共同参与,倡导影视制作公司进行“口述影像”创作。发行方面,应加大对“盲人电影”发行机构的扶持,鼓励电影发行公司在推出影片时发行“口述影像”版。美国盲人协会官方网站定期更新全美范围内上映的、带有“口述影像”版本的影片与影院名单,并提供超过1200部“口述影像”版影片在线资源。我们在引进海外影片时,也可尝试购入“口述影像”版,进行中文翻译。
其次,应大力推进线下实体影院配套建设。当下盲人观影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残疾人联合会,操作方便但硬件较差,缺少氛围感。盲人其实更愿意选择进入普通电影院观影,这是他们对平等和尊重的心理诉求,也是提高社会存在感的表现。
在一些发达国家,盲人可以与普通观众一起走进电影院。只需带上特殊的接收器,他们就可以像普通观众一样享受观影乐趣。比如,2005年美国纽约州宣布8条连锁院线在全国范围内为视听残障者提供辅助设备,视障人士所佩戴的设备完全能够隔绝外界声音,里面传送的便是专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口述影像”版。
另外,融媒体时代,应重点建设线上放映平台。盲人观影在我国各省市均已出现,但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盲人影院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东部城市比西部城市发展迅速。据统计,我国农村盲人群体数量是城市的三到四倍,线上观影需求量远远超过线下观影需求。同时,线上观影能够打破地域和场地限制。因此,我们应利用音频平台、视频网站、数字机顶盒,推进线上“盲人影院”建设。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还可以设计供盲人使用的专业阅听设备,让盲人朋友能像健康人一样可以随时随地观影,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7日 13版)
原标题:摄影大师们的自拍瞬间 正如一些画家们热衷于创作自画像,流放现世的知名摄影师除了拍摄足以传世的照片之外,也非常善于自拍。自拍肖像,不仅是影像日记,也可以发展为独立的艺术作品
译制片曾是国人看世界的窗口,也是几代人的共同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它迎来了黄金时期,配音演员也成了超级巨星,但译制片不再受瞩目后,他们也随之面临窘境:江湖地位犹在,却乏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