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电影《寻羌》海报。
“这么大个城市,怎么尽是汽车的味道、火锅的味道,怎么就是闻不到神的味道,也闻不到鬼的味道……”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夕格、直台两个羌寨的700多位村民,离开世代居住的山寨迁往他乡,羌族人杨贵生在大城市车水马龙中感叹。九年时间,即使已在他乡安顿妥当,生活安泰,老一辈羌族人依然心心念念要回乡祭祖请神。
导演高屯子用十年时间,用镜头记录下了夕格羌人在“5·12”大地震后的生活状态、迁徙和回归的历程。11月25日,在上海“沪 Are You·2019 诗歌的无界场”上,纪实电影《寻羌》作为开幕影片,以“迁徙与回归”为主题,举行电影展映分享会。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高屯子联合公益机构,在四川阿坝州政府支持下,发起旨在帮助高山羌寨妇女就业,保护非物遗产“羌绣”的“一针一线计划”,使上万名灾区妇女灵活居家就业。走进深谷高山,高屯子发现,一群高山羌人一直在保存和延续着这个民族的许多古风雅俗。
2009年,政府已经做出最后的决定:将夕格和隔山相望的直台村,迁往成都以西约一百公里的邛崃南宝山。夕格距离汶川县城不远,四面高山阻挡,是全县唯一不通公路的寨子,也由此成为了全乡羌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他们敬畏天地、敬重祖先、珍爱生命的精神与信仰,或许能给当下享受物质富有、生活便捷却又时而迷惘时而空虚的都市人群给予一些慰籍与启示。他们在迁徙与回归的过程中,经历着失落,也坚守着内心的信仰。今天,我们同样‘迁徙’在城与城、城与乡之间,我们何以为家?如何心安?”高屯子于是决定记录下夕格羌人释比(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可以连接神灵的人)在大地震之后敬天祭祖、耕种劳作的生活状态和迁徙与回归的历程。
天文学家如何看待梵高的《星夜》?爵士钢琴家怎样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雕塑家会如何看一幅画?这些问题在新开放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开放后,与BBC联手
“如果戏剧是一场梦,我在此愿长睡不醒”。2019年还有一个多月就将过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20年全新演出季将以“戏剧梦”为主题——邀请观众在剧场中感受历史的烟波浩渺,时代的波澜壮阔,人世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