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从鲁莽少年到中国脊梁,他有院士的专业,更有国士的担当

从鲁莽少年到中国脊梁,他有院士的专业,更有国士的担当
2020-02-25 10:39:33 京报网

原标题:从鲁莽少年到中国脊梁,钟南山的故事值得讲给孩子们听

84岁逆行抗“疫”一线,给全国人民吃下“定心丸”——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近日,由接力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钟南山:生命的卫士》电子书陆续在全网发布,供读者免费阅读,向青少年讲述钟南山的成长经历和战斗在抗击病毒一线的故事。

从鲁莽少年到中国脊梁,他有院士的专业,更有国士的担当

从鲁莽少年到运动健将

新闻里的钟南山,总是精神矍铄、目光坚毅,如山一般稳健。但《钟南山:生命的卫士》一开篇,却讲述了一个鲁莽少年因为爱冒险、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故事。

十一岁的钟南山,趁父母不在家,拿着家里最大的一把布伞,从三楼的窗子跳了下去。“他太想像空中的鸟儿一样飞翔了。”这就是少年钟南山,像很多男孩子一样调皮、贪玩,也有着惊人的勇气。

少年渐渐长大,天赋的才能在他身上绽放。1955年,高三学生钟南山参加了广东省田径比赛,获得了400米比赛的亚军,并打破了广东省纪录。随后,他又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田径运动会,在男子400米项目中,获得了第三名的骄人成绩。这时,中央体育学院来信,希望他能到国家队去训练。面对抉择,父亲钟世藩建议儿子还是放弃当专业运动员,选择学业。钟世藩认为,体育竞技不能成为从事一生的工作,但如果钟南山选择医学,则可以一辈子治病救人。

听从了父亲的建议考入北京医学院的钟南山,依然是运动场上耀眼的明星。1956年,他作为北京高校“三好学生”代表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1958年,大三的钟南山被选拔参加北京市体育集训队集训。1959年9月,他在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以54.4秒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1961年,他获得男子十项全能亚军。

运动还为钟南山牵起了红线。在备战全运会期间,他与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李少芬相恋。一起训练的两个人,从此携手一生。

从鲁莽少年到中国脊梁,他有院士的专业,更有国士的担当

如今,84岁的钟南山仍然坚持运动,一身肌肉令年轻人都自愧不如。钟南山说:“我为什么到现在还喜欢体育运动呢?因为它能培养人的三种精神:第一是竞争精神,一定要力争上游;第二是团队精神;第三是如何在单位时间里高效地完成任务。就像跑400米栏,练了一年,成绩才提高三秒,每一秒都那么宝贵。把体育的这种竞技精神拿到工作、学习上,是极为宝贵的。”

35岁才踏上为医者的道路

出身医学世家,又是北京医学院最优秀的学生,钟南山的医学之路本该是一片坦途。但在那个特殊年代,个人的命运只能任凭时代大潮裹挟。钟南山当过校报编辑、下放农村锻炼、烧过锅炉……毕业后整整十一年,他都没有从事医疗工作。

直到1971年,钟南山终于从北京调回广州,成为广州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也回到了父亲身边。一天,钟世藩忽然问钟南山:“南山,你今年几岁了?”钟南山不假思索地答道:“三十五岁。”“三十五岁了,真可怕……”父亲的这句话深深刺激了钟南山。四十多年后,钟南山回忆,一生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就是父亲当年说的这句话,这话重新唤醒了他对医学事业的强烈追求。

从鲁莽少年到中国脊梁,他有院士的专业,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切得从零开始。从那以后,钟南山虚心向同事学习,专业能力突飞猛进。他还接下了别人不愿接受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的任务,没想到竟成为奋斗一生的事业。

43岁那年,钟南山入选公费出国人员名单,获得了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的机会。面对导师的轻视,他以一场精彩的公开演讲完美亮相;为了做研究,他从自己身上抽血检测仪器、把自己当做小白鼠做一氧化碳吸入实验……对于心爱的医学事业,他奉献了全部身心。

学成归国后,父亲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终于用行动让外国人明白了,中国人不是一无是处。”那时,钟南山已经45岁了,这是他自记事起,第一次获得父亲的表扬。

从鲁莽少年到中国脊梁,他有院士的专业,更有国士的担当

后来的故事广为传颂。当两次疫情肆虐国家,给民众带来危难之时,钟南山逆行而上,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危重病人。他坚持真理、敢说真话,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尊重。

在《钟南山:生命的卫士》一书中,作者李秋沅总结道:“钟南山多才多艺,他是打破全国纪录的运动健将、在文艺舞台游刃有余的歌者、舞者、黑管演奏者,是仁爱的医生、严格的导师、开明的领导人、学术权威……他的天赋与意志力,赐予他生命发展的多种可能,但他最终专注于医学,执着探索,并将自己的才干,发挥至极致。”

诚实是父母给他上的人生第一课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是一本面向青少年读者的书籍。因此,对于钟南山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故事,李秋沅用足了笔墨。她还将写作的重点之一,放在了钟南山的家风上。

“钟南山父亲的教育背景,在公开资料中相对完整,而母亲的相对较少。”和钟南山的母亲一样,李秋沅也在鼓浪屿长大。写作期间,她不断向老鼓浪屿人和朋友求助,探寻钟南山母亲在鼓浪屿的痕迹。“当我得知她的母亲是毓德女中毕业之后,非常欣喜。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毓德女中所教育出来的女子,不像从前养在深闺的女子那般小气促狭,而是拥有大气魄、多才多艺。钟南山之母精通英文,运动、口才、音乐等各方面的才能都很拔尖。有这样优秀的母亲,培养出钟南山,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出生成长在战争年代,但钟南山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父亲钟世藩在北京协和医院获得博士学位,母亲廖月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学专业,他们给孩子创造了开明、讲理、充满爱的家庭环境。父亲严谨勤奋,对工作尽职尽责,回到家还带着钟南山一起做实验;母亲温柔善良,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依旧资助钟南山的同学上大学。父母都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从他们身上,钟南山学到了医者的博爱与敬业。

从鲁莽少年到中国脊梁,他有院士的专业,更有国士的担当

在钟南山的成长中,有几个故事特别打动李秋沅,其中一个,关乎“诚实”。小学时,钟南山曾将父母给他的伙食费偷藏下来买零食吃,还撒谎瞒着父母。事情败露后,一向严厉的父亲,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南山,你自己想一想,像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钟南山一宿无眠,谎言被揭穿后的羞耻深深印在他的心里。从那以后,他一直告诫自己,要讲实话,做老实人。

另一个故事,关乎“承诺”。钟南山11岁时,妈妈许诺,如果他能考上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就奖励他一辆自行车。要知道,这对于顽皮、逃学甚至还留级过的钟南山,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后来钟南山真的实现了这一目标,但因时局原因,家里生活一下子困难起来。不过,母亲还是说到做到,真的买了辆自行车给他。这件事对钟南山的触动很大,他记住了,只要是答应过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诚实、承诺、仁爱、自强不息,是父母教育和生命成长留给钟南山的宝贵财富。这几个故事,钟南山多次在公开访谈中谈及,它们对于钟院士的成长、对于他品格的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李秋沅希望,这些良好的家风,能感染更多的青少年读者。“在钟南山身上,我们看到了源自他父母的清正之气,而他们的精神气质,与千百年来胸怀家国、心怀社稷的中华有识之士一脉相承。良好的家风和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高贵的中国精神,共同成就了钟南山的品质和成就。”

疫情中紧急加写最后一章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是“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第二辑)中的一本,原计划5月纸质书先上市,再推出电子版。就在编校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肆虐中华大地。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登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他在拥挤的餐车一隅,蹙眉阖目休息的照片,令多少民众揪心感怀。而他对疫情的每一次权威解读,又让全国人民打消疑虑、坚定信心。

《人民日报》官微评价他:“八十四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而这样的故事,必须被记录、被书写。很快,李秋沅便根据最新资料,补充了书稿内容。考虑到全国正处在抗疫的关键时刻,该书的编辑、审校等加班加点,加速运作,让电子版提前上线,供读者免费公益阅读。

从鲁莽少年到中国脊梁,他有院士的专业,更有国士的担当

在紧急加写的最后一章,李秋沅写道:“钟南山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始终不安于现状,这好像是我生命的主轴……假如每个人都能这样,这个社会就会进步很快,国家也会进步很快’——钟南山执着向前,用行动诠释着对国家之爱,对人民之爱,对生命之爱。”

她希望,小读者们能在钟南山的故事中感受到医者的风骨,汲取到战胜疫情的力量。“从钟南山院士身上,我们看到人之为人的高贵,看到了‘担当’、‘诚信’、‘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光芒。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脊梁、中国国士,更是中国当代青年的榜样。”(全文图片来自《钟南山:生命的卫士》一书)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