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未必皆高手神”,元丰间,“太皇太后得水疾,御医不能愈”之记载便是佐证。有些医生虽为名流,但有时“须求面投药为功病者不敢辞,偶病药不相当,往往又为害。”如此之例,还有“祖母楚国夫人大观庚寞在京师病累月医药莫效,虽名医如石藏用皆谓难治”。由此,作为官办医药铺的一种重要补充的私人铺席便发展起来。如在《清明上河图》从“赵太丞家”向东走二、三十步再向北走十几步,可以看到一个座西朝东的大店铺。店铺门前高高地竖着一个招牌,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门脸上方又横着一块招牌,由于是侧面画,上面字迹不甚清楚,但仍可辨认出“丸、散、膏、丹”等字样。表明这是一座由姓刘的人开的中药店。此外《清明上河图》中的“李家输卖......” 、“ 杨家应症......”等铺店也应为此类。
“刘家上色沉檀楝香”
《清明上河图》中的“李家输卖......”
这种药铺在《东京梦华录》中也有大量记载。如东京里城的马行街北,集中开设了很多的医药铺席,如大骨传药铺、金紫医官杜金钧家药铺;曹家的独胜丸、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等。还有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大鞋任家产科;皇城右掖门外有丑婆婆药铺, 西大街有荆筐儿药铺,西去又有防御药店;在相国寺东门外除孙殿丞药铺外,还有宋家生药铺。此外潘楼街有香药铺席,其中多有货药,相国寺内售有香药等等。如此描述,《东京梦华录》多达37处。孟元老在列举上述药铺后,仍余兴未尽,又追述说,“其余香药铺席,不欲遍记”。所以《铁围山丛谈》卷四则有马行街者……南北几十 里,“夹道皆药肆”之载 。 这或有夸大之辞,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药肆之盛况。
从《清明上河图》中还可以看出这种药铺建筑在布局时, 已考虑到了交通环境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铺席的中轴线与街道走向相垂直。它同“ 赵太丞家” 药铺一样,店面临街,也辟为主要营业部分。所不同的是没施重拱及五色文采为饰。尽管如此,它同样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繁荣了民间的医药活动。如果没有如此众多的药铺,是远远不能满足东京城近160万人疗疾保健之需的。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招徕顾客,有的药铺还让名家作画,美化药铺。在《枫窗小牍》中即有记载:“李成以山水供奉禁中,不易为人落笔。惟性嗜香药、名酒,人亦不知。独相国寺东宋药家最与相善,每往,醉必累日。不特楮素浑洒,盈满箱箧,即铺门两壁,亦为淋漓泼染。识者谓‘画壁’,最入神妙,惜在白垩上耳。 ”
《清明上河图》局部 老者正摆地摊卖草药
色彩本身并没有情感,但我们的情感却总是充满了色彩,艺术家常赋予不同的色彩以特定的思想、情感内涵。对某种色彩的偏爱,往往反映了不同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