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你会越来越爱这片神奇的土地;读中国,你会越来越亲这里的每一寸山河。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中华网官微(中华网官方微博客户端)联合清华大学一带一路学生研究学会(SABRI)、上合国家青年平台等多家留学生机构及多家出版社邀您一道在浩渺的书海里发现中国之美,我们力图为您搜罗经典、用心推荐一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品丛书。
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了解历史,就了解了世间大道;把握历史,才把握住社会规律。对于孩子来说,从小接触历史,弄清历史的关键脉络,多角度的思考历史,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说到底,历史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学习历史,更重要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学会思辨和明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曾经经历过一个“读史热”的年代。吴晗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发行高达3000万册;面向少年儿童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亦是在此时应运而生,由林汉达先生创作,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销售高达600万册,至今仍畅销不衰;《中国通史故事》《上下五千年》等一批历史普及读物影响了一代少年儿童。
进入新世纪后的少儿出版,迎来了市场的高峰期,然而,遗憾的是,儿童文学、图画书阅读极大繁荣丰盛的同时,少年儿童的历史人文阅读并没有呈现出相应的气象。如何打开少年儿童的历史人文阅读?凝聚着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基因的历史普及读物,如何走近万千少年儿童?如何让历史也可以真实而又生动有趣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唤起儿童读史的热情?
曾创作过《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等一批优秀作品的作家陈卫平,对上述问题做了相当多的思考,在他看来,给孩子看的历史读物,一定是语言非常流畅、故事讲得非常生动的,同时,要寓论断于叙事之中。
在《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之后,2018年,陈卫平携手小博集推出了《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选择自盘古开天辟地到清朝末年,60余位影响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的54个历史故事和86个历史大事件,用说故事的方式把这些历史人物的精彩事迹和其所处的历史大背景描摹的生动易懂。
为了吸引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本书采用编剧的手法,特别设计了“魔镜公公”和两个小朋友这样三个人物,由魔镜公公带着孩子们进入时光隧道,在同龄孩子的视角中进入历史场景,回到历史现场。
孩子阅读历史读物,仅仅停留在故事结构,显然是不够的,其下,要引导孩子来到意义的阐释层面。诸如时代的背景、故事的延伸、历史知识的常识等等,考虑到这一点,《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在每章节中,专门列出了历史背景和所涉历史常识的介绍。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些背景知识,都将化成其日后成长过程中的“养分”,有益于其对社会、人生和自我的初步认知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近期,年代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催热了不少话题。剧中涉及的20多出京剧、五六处昆曲、旦角八九个流派和戏曲发展史,让老戏迷们津津乐道的同时,也将更多新观众引向通往国粹艺术的大门。
中国人喜欢读历史,但是网络上各种不靠谱的历史内容太多,导致很多人读了很多历史故事,但却不是真的懂历史,这是中国人历史认知的最大痛点所在。《中国极简史名师课》系列音频节目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痛点而应运而生。
爱丁堡既是城市名,也是城堡名。作为城堡,它是苏格兰的象征,曾经历过数不清战争和围困,见证过无数的宫廷风云,铁打的城堡流水的主人,人寰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它至今屹立在市中心一座120米高的死火山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