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澄泥砚发展的成熟阶段,在制作、雕刻方面均有极大的飞跃。由于烧造技术的进步以及添加剂品类的创新,着色技术已到达炉火纯青的程度,工匠们得以烧制出五彩缤纷的澄泥砚。朱砂澄泥即初见于此时,泥赤如朱,鲜艳夺目。《砚小史》有云:“澄泥之最上者为鳝鱼黄,其次为绿豆砂,又次为玫瑰紫……然不若朱砂澄泥之尤妙。”可见,朱砂澄泥堪称澄泥砚中的稀世之珍。如天津博物馆藏的这方“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图3),在烧造工艺和雕琢构思上皆有独到之处。此砚长24、宽15.4、高2.2厘米。作鱼形砚身,呈朱红色,泥质细腻,色泽鲜艳。砚背衬以荷叶,荷叶及鱼周于烧制前均着黑色,黑红相映,荷鱼交辉,浓艳与沉着相得益彰。砚作鱼形,与“余”谐音,荷鱼相配,寓意连年有余、吉祥富贵。荷叶之衬托,象征出淤泥而不染,亦如君子超凡脱俗、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使得砚的文人气息浓郁。
图4 清王玉瑞造描金蟾蜍澄泥砚
清代的澄泥砚,虽在泥质上不及明代致密,但修泥雕刻工艺却精细至极,可谓是各代澄泥砚中的“巅峰之作”。清代陕州砚以清代王玉瑞所制最为著名,其能融民间木板年画剪纸纹饰、钟鼎瓦当金石文字于澄泥砚之造型,制砚颇有巧思。作品“清王玉瑞造描金蟾蜍澄泥砚”(图4),长约12厘米,曾被同时代砚台收藏大家徐世章所收藏,后入藏天津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亦藏有其制澄泥蟾砚多枚。澄泥蟾砚,为陕州澄泥砚的传统造型之一。蟾的图案在汉画中就出现了,寓意繁衍与吉祥。三足之蟾据说被神仙刘海点化,成为送财之物,又是取得财富的象征。蟾还是月亮的代表图案,月宫又叫蟾宫,“蟾宫折桂”则比喻古人金榜高中之意。故早在唐宋,就有了蟾形古砚的造型。而该澄泥砚改变了唐宋以来的箕形无盖砚池为上下盒式,使蟾的造型生动立体突出、古拙传神,又达到盒式保墨的效果。
图5 民国陈端友制蘑菇澄泥砚
近现代最杰出的制砚大师陈端友,也是澄泥砚的雕刻大家。如这款“民国陈端友制蘑菇澄泥砚”(图5),长13.4、宽10.1、厚2.8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澄泥砚的砚头,雕刻成一大片相互叠压的蘑菇菌,作者用光润的菌面和带有丝纹的菌背,作不规则的间杂,使玩赏者能够真切地从对比中获得菌面、菌背的不同质感。而在繁复的砚头与背面丛菌的衬托下,陈端友巧妙地用一个大而光滑的菌面做砚池,使砚面又取得异乎寻常的静谧感。可见在这里,大师运用了传统艺术对比的手法,取得了极佳的观感效果。
(文字、图片来源于收藏快报,侵删。)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时值徽班进京230周年,北京京剧院12月将在长安大戏院举办言(菊朋)派、余(叔岩)派、奚(啸伯)派、杨(宝森)派经典剧目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