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艺术传播的困境与机遇
中国戏曲是中华传统艺术之一,历经汉、唐、宋、金,形成了完整的戏曲艺术。其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将美术、舞蹈、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融于一身。
近年来,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播受到了当代文化的较大冲击,中国戏曲作为艺术与文化的特殊载体,却处于受众老化、人才流失、在中国日趋小众化的尴尬境地。针对这种现象,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后各大网络平台都有了戏曲的相关视频、介绍和推广,但传播效果并不明显。
2019年,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又为其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是从2019年起,中华网将文化传播工作重点转向新媒体移动客户端,发起戏曲文化领域的MCN专项工作。中华网以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市曲剧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新媒体账号为基础,适时全面启动运营直播计划,凭借专业有趣的戏曲内容和丰富的创意传播形式让更多的年轻用户了解戏曲、认识戏曲、喜爱戏曲。
抖音、快手——弘扬国粹新阵地
2021新年伊始,快手发布《2020快手非遗生态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13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已有1321个在该平台内“上线”,占比约 96.3%。这份报告亦是一个窗口,通过丰富的数据和案例,我们可以看见短视频和直播如何拓展传统非遗的生存空间和变现方式,看见传统戏曲艺术传播的新路径。甚至有学者认为,“抖音、快手平台已成为弘扬国粹、传播戏曲艺术的新阵地”。
短视频和直播让非遗的记录成为日常,也让非遗的触达更加广泛。在快手,京剧是作者数和观众数最多的非遗戏剧短视频类型。
据中华网北京京剧院的账号负责人介绍,中华网于2020年7月联合北京京剧院开始短视频的新媒体运营模式,以剧团艺术家们的舞台表演片段、名家微访谈戏曲知识详解、演员线下备演片段等为主要内容,加以新颖的传播形式,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吸引了20多万粉丝。
其中,《京剧女神团来袭》、《金玉奴》戏前戏后等视频与网友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展现京剧文化、演员魅力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播放与互动效果,体现出对于传统京剧剧目与年轻一代演员在生活中的表现所碰撞出的内容,更易引起粉丝自发点赞与评论转发。
美国学者戈夫曼曾以“表演所要求的表达一致”为依据,区分了“人性化自我”和“社会化自我”两种状态。如果这种观点值得借鉴的话,那么可以说,在舞台表演中,演员呈现的更多是“社会化自我”,保持着一种相对严肃、稳定的状态,而抖音、快手这种App则为呈现演员的“人性化自我”提供了快捷通道。艺术家们是如何准备表演的?他们在后台是什么样子的?出于好奇心,观众对表演者的幕后工作感兴趣是难免的。短视频平台显然给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便利渠道。这也正好呼应了网上流传的一句玩笑“自从有了抖音,各行各业都没有了秘密”。
在戏曲短视频中,除去演出直播和知识类节目,内容大多很“接地气”,冲淡了过去的表演者形象中那种固有的神秘感,增加了亲切感。如中华网在中国评剧院账号下制作的#谁说戏曲不抖音#系列中《戏曲旦角化妆全过程》的视频,长达近两个小时的细致化妆过程还能让观者感受到表演者在备演阶段的辛苦付出。这类短视频比起其他各类更是“通俗”了不少,所以更能吸引一些戏曲知识储备不足的网友参与评论。
360度全景直播 原来戏曲可以这样看
在非遗短视频迅速发展的同时,直播也渐渐参与到戏曲艺术的传播中来。2020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北京演艺集团适时推出“天使在身边”护士节主题演出,向抗击疫情中的“最美逆行白衣战士”致敬。这场演出在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演艺集团快手官方账号,以及抖音、央视频4家新媒体平台同步在线直播,现场没有观众。但透过屏幕,观众可以看到现场舞美设计非常用心,环绕式舞台设计,带给观众身处舞台中央观看演出的沉浸式体验。
从网友留言中可以看到,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在直播中看戏曲节目,有网友留言称“没想到评剧也很好听”,有的则惊讶地发现“原来这就是曲剧啊!”
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助理董宁也在btv的采访中提到这次戏曲直播的非凡意义:“我们打破了我们传统的剧场镜框式的观演关系,实现了360度的一种全景的直播状态。”
这场演出是戏曲经典唱段、抗疫原创作品和热门流行音乐的在线融合,老一代艺术家、行业领军人物和新生代力量的强强联合,同时满足了年轻观众和资深戏迷的需求。很多人意识到,原来非遗、戏曲在新媒体平台上如此受欢迎。
戏曲艺术如何重新焕发生命力
戏曲门槛高、受热慢。戏曲的外壳之坚硬其实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要想听得懂戏曲,你要懂历史,懂戏里的故事,懂舞台、布景,懂角色的人生命运,懂生旦净丑背后的韵味悠长。
从中国戏曲的网络传播现状来看,单纯地把戏曲投放在网络上的传播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要对戏曲和网络媒体进行进一步融合。短视频平台也在为传统文化艺术传播者的思考、表达和抒情提供新的定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众看待和理解传统文化内容的方式。
中国评剧院副院长侯红在北京日报的采访中曾提到,以前会觉得短视频平台太浮躁,对传统艺术不友好,现在她觉得,只要懂得利用、找好契合点,这是很好的平台。她表示,未来会与戏迷朋友加强线上互动。
当代中国传统戏曲在文化的民族化、文化的多样化上都具有值得珍惜的价值。它绝不只是某种简单的表情达意的象征符号,而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结晶,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体现,特别是民族审美意识的凝聚。任何一种文化,无论其价值和历史多么辉煌伟大,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传播,如果不重视与新媒介文化亲近融合,必定会在文化竞争中失去影响力。中国传统戏曲同样如此,在今天的后戏台时代,传统戏曲艺术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传播,有必要聚焦自己的特点,结合碎片化传播的特点进行内容创新。同时,它可以结合短视频“记录生活”的诉求,带来更多更加通俗、“接地气”、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扩大潜在受众群,通过贴近年轻人的审美习惯来持续呼唤并强化下一代的中华传统文化自觉。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