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艺文页面 > 正文

汉剧名家齐聚武汉:共展汉韵芳华 共论剧种未来

400年汉韵流芳,汉剧在武汉发源、发展、成熟,并流播至全国各地。日前,来自湖北、湖南、广东、福建、陕西五省的六家汉剧院团齐聚武汉,举行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暨汉剧流播主要地区优秀作品展演。为期5天的系列活动中,五省六家汉剧院团共展汉剧芳华,共论剧种未来,将携手推动汉剧发展,共同推进汉剧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系列活动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联、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汉市文联共同承办。

汉剧名家齐聚武汉:共展汉韵芳华 共论剧种未来

《宇宙锋》剧照 许魏巍摄/光明图片

专家支着儿汉剧传承发展,出人出戏多演出

汉剧400年历史中,融合南北文化,开创“皮黄唱腔”,孕育国粹京剧,流播至全国多个地区,是一个古老而有生命力的代表性剧种。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汉剧正面临着诸多不可避免的挑战。

“如果说汉剧是京剧的母亲,那么这位女儿实在是太漂亮了,把母亲的光辉遮蔽了。”在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上,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郑传寅指出,汉剧对京剧的创生以及其艺术形态的形成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却也造成了当下汉剧的特殊困境。“把600多个汉剧传统剧目和京剧进行一一比较,发现基本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的有503个。”

多位院团负责人直言,汉剧和全国其他戏曲剧种一样,普遍存在着演出院团减少、人才流失、市场萎缩以及行当不全、唱腔衰减、技艺失传的困境和危机,亟须加以保护,促进发展。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广东梅花戏剧团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李仙花建言:“要建立汉剧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制定合理的短期、中期、长期培养计划,建立层层递进的培养体系。”国家“非遗”传承人、武汉汉剧院一级演员程良美则提出:“要从娃娃抓起,加强戏曲进校园。而在专业汉剧人才的培养中,要整建制地招生,让学生们毕业就能成团演出。”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原所长王安奎关注着艺术本体和创作问题,在他看来,汉剧不妨逆潮流而行。如今,京剧等剧种强调演人物,不是演行当,值得肯定,但汉剧“十大行当”特色突出、划分细腻,应当回过头来,在表演和剧目创作上强化行当特色。

汉剧名家齐聚武汉:共展汉韵芳华 共论剧种未来

《求骗记》剧照资料图片

对此,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指出:“传承保护戏曲,就是保人、保团、保可持续的演出;创新发展戏曲,就是出人、出戏、多演出。希望以院团创作演出为载体,实践、理论、史论交互发展,实现汉剧这一古老剧种的继续蝶变。”

五省汉剧根出同源,开花五朵,“抱团发展”成为共识。在活动期间,各院团负责人透露,由武汉、广东共同发起,湖北、广东、福建、湖南、陕西五省汉剧院团联合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已经进入筹备阶段,多地均已组织工作专班,收集剧种材料,下一步会尽快将联合申遗提上日程。

名家新秀同台共演,舞台之下浓浓“中华汉剧情”

名家与新秀同台,传统剧与新编戏并举。活动期间,五省六家汉剧院团,用七场演出展示出不同地区汉剧“同根同源,各具特色”的风采。展演中既有陈派经典《宇宙锋》《状元媒》,也有新编现代汉剧大戏《我娘是片钥匙》;既有喜剧佳作《求骗记》,也有新编历史剧《王昭君》。

“回娘家”切磋技艺,各院团都派出了最强阵容。在洪山礼堂上演的汉剧名家名段演唱会中,李仙花、彭玲、王荔三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先后带来《黎明》《江姐》选段以及《沁园春·雪》唱段。三朵“梅花”同台,令李仙花感慨:“那种同气连枝的感觉更强烈了!”

一批90后演员,在舞台上悄然绽放。由福建省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带来的汉剧《状元媒》也在此次展演中上演。该中心主任刘佳柳介绍:“此次演出的演员平均年龄25岁,很大一部分是我们中心2010年自主招生的孩子,这是名副其实的青春版《状元媒》。”

95后新蕊也开始登场,在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出演的《王昭君》、陕西省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出演的《铡美案》中,“王昭君”26岁,“包拯”23岁,都是95后。

汉剧名家齐聚武汉:共展汉韵芳华 共论剧种未来

《我娘是片钥匙》剧照 蒙晓东摄/光明图片

汉剧人,都是自家人。回武汉,就是回娘家。两年前,首届中国(武汉)汉剧艺术节在武汉举行,各地汉剧人建起了“中华汉剧情”微信群,各种合作也热络了起来。此次展演中,多部作品就是跨地区合作的结晶。在闭幕式演出《王昭君》中,饰演孙美人的徐尚楣、饰演苦伶仃的魏志朋,都曾来汉参加首届中国(武汉)汉剧艺术节,也都曾留在武汉汉剧院学戏。福建省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带来的汉剧《状元媒》,就是由武汉汉剧院孙伟执导的,来汉演出的全套舞美、服装、道具,都由武汉汉剧院提供。湖南省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中心新编现代汉剧大戏《我娘是片钥匙》,与武汉也渊源颇深,是根据武汉作家王恒绩小说《疯娘》创作而成,音乐唱腔设计则由武汉汉剧院戚茂盛参与。

坐拥120多个民间戏曲社团,武汉“戏窝子”遍布三镇

作为全国知名的戏码头,武汉三镇遍布“戏窝子”,120多个民间戏曲社团活跃其间。活动期间,参与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的专家们先后探访汤湖戏院、黄鹤楼和东湖绿道,与武汉民间戏曲社团交流,感受武汉浓厚的戏曲氛围。

在黄鹤楼下,文小佑汉剧团的成员们带来《兴汉图》《文昭关》《钓金龟》等剧目的经典唱段,该剧团已有26年历史,在文小佑、文卫红两代团长的带领下,聚集了一大批热爱汉剧的票友、戏迷。目前,剧团在“黄鹤楼汉剧阁”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200平方米的剧场内舞台、乐队、化妆间一应俱全。剧团平时常在武汉黄鹤楼、东湖等景区内开展交流活动,还参与惠民演出、汉剧进校园等活动。

在汤湖戏院,武汉市江汉区戏曲演艺联谊会的票友们和参加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的演员们同台演出。会长王静萍介绍,联谊会经常组织社团内成员进行戏曲知识讲座,还带着惠民演出进校园、进社区,从而让更多人了解汉剧这一独具魅力的文化瑰宝。

福建省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支部书记、主任钟文锋说:“没想到武汉的民间戏曲社团不仅能生产小的现代戏,还能进学校、进社区推广,他们使汉剧传播面更广,也为汉剧的传承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文化和旅游广电局总工程师郑团吉说:“我看到汉剧已经走进武汉各景区,走近市民游客身边,真不愧是全国知名的‘戏窝子’!”

00后成汉剧小戏迷,汉剧电影送到家门口

在武汉,汉剧进校园,在剧场“周周演”,早已在年轻观众心中埋下种子。此次活动期间,剧场里就出现了不少年轻甚至幼小的身影。在《王昭君》的演出中,20岁的王超奇看得津津有味,他是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汉剧独具特色的唱腔、演员在现场的生动演绎都让他很感兴趣。9岁的邹成阳则是跟着爸爸来看戏,小朋友可不是来瞎凑热闹的:“我们在学校也看过汉剧,今天在剧场里看,更震撼了,舞台场景切换,让我很入戏。”

资深戏迷们,更是抓住机会过足了戏瘾。为了看《状元媒》,下午1点,戏迷董美君就赶到珞珈山剧院,看着紧闭的检票口,她才发现,演出是晚上7点半开始。因担心错过演出,她在剧院附近等了6个多小时。走进剧场后,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今天的演员都很年轻,颜值很高,服饰精美,我很欣慰,汉剧后继有人。”

对那些无缘走进剧场的观众,还有送到家门口的汉剧电影可以看。武汉汉剧院、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湖南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中心等单位,带着各自的《宇宙锋》《二度梅》《王昭君》等经典剧目电影,在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惠民放映。汉剧电影《白门柳》《孟姜女》《马大怪传奇》等则在汉口江滩、五福广场等著名景点和休闲广场,为广大观众进行了公开展映。

《光明日报》(2021年05月06日09版)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晋荣 光明日报通讯员 万旭明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2024-12-23 10:33 小兴安岭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