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不仅来源于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断强大的综合国力,还来源于深厚的历史积淀、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戏曲作为民族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坚定文化自信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发展、对社会主义文化守正创新的战略思考,坚定文化自信,繁荣戏曲文化,是历史文脉传承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召唤。
戏曲文化繁荣培育文化自信
我国传统文化对戏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戏曲具有历史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力量,以及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一方面,传统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传统戏曲诞生、发展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实践中,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与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艺术、审美取向融合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审美渗透力,与社会、大众的审美心理、审美习惯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以戏曲的艺术魅力,引导大众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在欣赏传统戏曲魅力的同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于不自觉中更加认同民族情感,于潜移默化中增强民族意识、塑造民族精神,这是戏曲文化的魅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所要求的。例如,大众在感悟评剧《母亲》中的牺牲奉献精神时、体会秦腔《狗儿爷涅槃》中农民跌宕起伏的命运时、感受豫剧《焦裕禄》中焦裕禄兢兢业业与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爱党爱民精神时,既感受到民族精神、民族情感,于新旧观念的碰撞中,塑造自身道德认知与价值观,又烛照当下,发掘人性意蕴、理想价值、哲理品格,于直面历史创伤、叩问民族命运的过程中,传承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戏曲文化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核增强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论是传统戏曲还是现代戏曲,都是在祖祖辈辈的艺术实践中形成、发展、繁荣的,都是一脉相承、延绵不断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种反映,既具有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即“仁义礼智信”,又诠释着入世与出世等的哲学思想。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程中,在传统文化发展与文化自信的培育中,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文化内化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国民素养、塑造民众正确的三观、锻造国民精神品质、增强国民文化认同感的重要举措,将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社会伦理道德内化于社会实践、个人实践,使社会持续发展、个人全面发展,用以传承发展戏曲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培育文化认同感。
文化自信在戏曲文化发展中的影响
坚定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认同,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赓续传承。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影响着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一,坚定文化自信,可推进戏曲样式的多样发展。我国戏曲取得的成就,是一代代戏曲人在历史文化的积累中、在艺术创新的实践中获得的,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思想情感、精神品质,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具有独特的表演美学特征,文化自信可助推现代戏曲样式的多样发展。例如,元朝戏曲家高则诚将汉唐时期广泛流传的蔡伯偕、赵五娘的故事改编成具有人文关怀的《琵琶记》。秦腔、豫剧以传统唱腔、传统叙述风格为基础和“底气”,创作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新戏曲《西京故事》《焦裕禄》等。其二,坚定文化自信,可加强对戏曲美学原则、艺术特征和艺术技巧的认同,更好地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传统戏曲文化的认同,不仅体现在戏曲样式的传承发展上,还体现在传统戏曲美学精神、艺术特征的继承与创新上。例如滇剧《水莽草》、越剧《二泉映月》、川剧《尘埃落定》等剧目,不仅实现了题材选择与剧种风格之间的无缝衔接,给观众带来圆融流畅的表演,还实现了唯美意境营造技巧、戏剧剧种特点的发挥,营造出或典雅婉约、或恢弘大气的艺术氛围。其三,坚定文化自信,可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播交流。坚定文化自信,给予戏曲文化创新勇气的同时,还给予了戏曲文化“走出去”的底气。例如中国戏曲在继承其他艺术门类遗产、借鉴其他国家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和欢迎的《程婴救孤》《白蛇传》《锁麟囊》等剧目,将戏曲本体最核心的美学特质、精神品质、民族元素传播给世界,让国外的观众也能欣赏到中国的传统艺术,彰显出民族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信促进戏曲文化繁荣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中国戏曲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与底气,丰富戏曲文化、创新戏曲文化。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引领戏曲文化繁荣发展,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对戏曲文化进行创新。
第一,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塑造新时代戏曲人,引领戏曲文化创新发展。戏曲人是默默传承中国戏曲文化的引领者,是优秀戏曲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坚定文化自信,使戏曲人在新时代敢干事、能干事、干好事,使戏曲人拥有勇立潮头的精神,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攻坚克难精神,不断挖掘戏曲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广大观众领略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重新焕发戏曲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拥抱世界文化艺术,兼收并蓄,创新戏曲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艺术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艺术风格,是丰富我国戏曲表现形式的源泉之一。因此,我们应在保持我国戏曲固有的民族精神、中国风格、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拥抱世界文化艺术,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艺术经验,推动我国戏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三,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感染力强的戏曲剧目,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更加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演出和创作新的剧目,使戏曲文化传承发展,丰富时代文化,戏曲剧目是戏曲文化立足新时代的立身之本。因此,应鼓励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实践中,结合时代特色、社会发展需求,以多种方式、多元创作理念、多样表现技巧,创作出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温度、有艺术感染力、有时代特色的戏曲剧目。
第四,传统戏曲文化的人格塑造功能、现实应用价值,增强了文化自信。例如开展传统戏曲文化功能与价值研究项目、举办传统戏曲文化功能与价值探讨座谈会等,推动戏曲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戏曲中引人入胜的情节、形象生动的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环境背景对戏曲主题的升华作用、戏曲精神内涵的深化作用、戏曲文化底蕴的挖掘作用、戏曲现实价值的折射作用,都会增强我们对戏曲文化的认识。
魏 琦(作者系中国戏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曲教学实践研究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