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迎来“舞剧驻演元年”——2021年的最后一场演出。“红色电波”回荡在拥有80年历史的剧场,为之沉醉感动的有初识舞剧的新观众,有已经20刷、30刷的老朋友,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据悉,自今年7月开启“驻演+巡演”模式以来,舞剧《电波》《朱鹮》上海驻场演出近百场。预计到2022年1月23日新一轮驻演收官时,“三周岁”的《电波》将迎来第400场演出——高质量、高口碑、高频上演的舞剧“天花板”让全国乃至全球同行艳羡。
在美琪大戏院、上海音乐厅等文化地标,在隐于楼宇和街区之中的艺术空间,一股驻演热潮正澎湃奔涌着。全新创排的驻场秀《时空之旅2》6月19日试首演至今,已在上海马戏城演出96场,观众超5万人次,票房收入超1300万元;上海版《不眠之夜》今年演出293场,将驻演总收入推至3.8亿元的新纪录……围绕“驻演+”新模式,上海演出市场催生文旅融合新产品、新样式,让“拖着行李箱来看戏”成为全国观众的文化消费新选择。
精品驻场演艺为文旅消费市场打开更多新赛道,为文化产业注入新动能,亦成为城市软实力最潮的“代言人”。正如上海交通大学城市形象与网络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讲师吴帆所指出: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经济高速发展与文化丰富供给“双向赋能”,互相成就。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城市硬实力培育最具活力的文化生态,提升原创作品的孵化成功率,推高优秀作品的舞台能见度;城市软实力则创造着优良营商环境,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构筑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中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高质量驻演释放主体活力,拉动文化消费创新升级
从2018年12月诞生至今,《电波》的“红色足迹”已经踏遍全国各地的剧场。2019年12月7日,舞剧在国家大剧院完成第一个“百场”;2020年12月18日,这部爆款舞剧又在巡演中完成了第二个“百场”;2021年12月26日,“三周岁”的《电波》将第370场演出留在了上海的驻演地——“美轮美奂,琪玉无瑕”的美琪大戏院。
今年7月16日,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和上海歌舞团共同启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驻场演出。如今,《电波》元素全面“浸入”美琪大戏院,带领观众坐上“时光机”,回到波谲云诡的旧上海。“沉浸式”剧场布置是上海歌舞团的全新尝试,在驻演剧场里不断增补的新亮点,进一步丰富了观众的观剧体验。与此同时,通过“驻场+巡演”双轮驱动模式,《电波》今年还走过了14个城市,全国巡演72场。“风雅颂韵”新组合齐亮相,用信仰架起空中桥梁,用热血谱写爱的篇章。一批批青年演员由此走到舞台中央,让“剧粉”对新阵容充满期待。一位网名叫“半三米”的观众在朋友圈晒出了《电波》“票根墙”,三年里刷满了50场。“每次看《电波》,我都会有新感受,却同样被深深打动。”
《电波》“常演常新”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核心在于作品的艺术“含金量”,“品控”和“运营”是不容忽视的两翼。“舞台上全力精益求精,运营上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希望让每一位为《电波》走进剧场的观众都有获得感、满足感。”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告诉记者,随着“驻场+巡演”双线并进新模式的启动,《电波》演出频次逐渐加紧,但“千锤百炼,百场如一”的高品质不会变,激活红色资源,讲好初心故事的追求不会变。
高质量驻场演出释放主体活力,拉动文化消费创新和升级;同时形成“驻演+”溢出效应,进一步延伸文化产业链。“现象级作品通过长期剧院驻演,影响力不断积累、沉淀、发酵,最终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这也符合百老汇、伦敦西区等世界级文化街区生长的过程和规律。”在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看来,《电波》融合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具备高度艺术性、演出大体量等特质,具有大众化、商业化的良好基础,可以吸引剧场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包括对上海有所期待、希望来领略上海文化的观众。
“驻演+”推动跨业态融合发展,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舞剧驻场元年”掀起热潮,其背后有着上海多年来运营优质演艺项目的积累和铺垫。从《时空之旅》到《不眠之夜》,再到《电波》《朱鹮》,上海持续探索驻场演出新路径,推动演出类型、目标群体、商业模式的更新迭代,也是城市空间再发现、城市传统再连接、城市元素再结合的渐进过程。
驻场秀《时空之旅》从问世到2020年累计演出5354场,接待中外观众525万人次,其中超过70%观众为海外游客。今年全新创排的《时空之旅2》亮相后,依然吸引了不少国内游客前来。《不眠之夜》掀起“Immersive(沉浸式)”先锋浪潮,重塑观演关系的新奇戏剧体验吸引了22岁至35岁的年轻群体。据悉,上海版《不眠之夜》已经连续演出超过1400场,观演人次逾44万,平均上座率高达95%,总收入达3.8亿元。现在,这部作品已成为许多来沪青年游客的必打卡项目,《不眠之夜》外地观众比例由最初的不足20%上升到了2021年的54%。
吸收上海文艺界长期积累的市场经验,《电波》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探索优秀作品“驻场+巡演”双线并进的模式。目前,在南京路步行街、陆家嘴东方明珠、虹桥机场航站楼等都市地标,舞剧《电波》《朱鹮》、音乐剧《伪装者》等上海原创、驻演精品的巨幅海报成为新风景,通过公共文化窗口,“秀”出城市软实力。随着中国文化演出市场的迅猛发展,在北上广、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Z世代逐渐成为文化消费主力军,坐高铁、打飞的去看剧的观众群体越来越庞大。
“驻演+”新模式突破了传统演出的票务市场,加速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撬动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支点。现在,“沉浸式”线下体验已成为Z世代的“社交新宠”,被称为“上海沉浸式天花板”的《不眠之夜》影响力不断向外延展,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超过1.1亿。依托“沉浸式”体验的高参与度、强社交性,以《不眠之夜》为核心的“尚演谷”构筑多业态融合的文旅综合体,打造戏剧主题酒店、餐厅、酒吧等多元生活娱乐空间。今年,《不眠之夜》还与广州太古汇联袂打造新作《十号礼铺》,与奢侈品牌联手呈现浸入式秀场《梦入新生》、沉浸式珠宝展……文化产品联动展览、商旅、时尚、零售、音乐节等复合场景,构建更多维都市文旅品牌,引领Z世代潮流文化风向。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