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芜梆子济南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供图
濒危剧种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但其生存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萎缩、观众数量减少等问题。
如何破解濒危剧种“出圈难”的局面,让其包蕴的戏文故事、声腔艺术、特色表演引起更多观众的共鸣?笔者认为,在有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的同时,濒危剧种及剧团也应发挥自身特点,汲取创新元素、丰富传播手段,主动连接广大群众和现代生活,才能走出沉寂、焕发新生。
首先,要注意保护剧种独特性和整体生态多样性。
唱腔“一停一扽”的扽腔,表演淳朴雄浑的邕剧……濒危剧种长期以来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受各地方言土语、生活习俗的影响,衍化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保护孕育剧种的民间土壤、突出鲜活的艺术个性,是为濒危剧种注入时代生机的前提条件,也是尊重戏曲艺术多样之美、带给观众丰富审美体验的必然要求。
与此同时,各地应注重发挥民间剧团、班社“常在乡”“接地气”的优势,活跃基层传承生态,凝聚地域文化认同,带动濒危剧种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以广西恒乐社为例,剧社创立至今已逾百年,在以邕剧等剧种为载体,继承濒危剧种独特声腔体系、表演程式、剧目内容的同时,剧社坚持“农忙耕作、农闲唱戏”,让乡情音韵凝聚共同情感,也让剧社发展历程成为见证广西民间戏曲演变的活态档案。
其次,突破演出范围局限,把握科技创新、文旅融合等发展机遇,从狭小地域走向广阔舞台。
以往,濒危剧种多围绕节庆活动、婚礼祝寿等开展演出。当这些活动空间被其他娱乐形式挤占,剧种难以和新的生活场景、应用需求接轨,难免会走向沉寂。如今,随着戏剧节、艺术节等文旅活动日益多元,小剧场、演艺新空间等演艺形态不断丰富,短视频、直播间等成为大众生活新场域,濒危剧种的传承传播渠道也应该更加广阔。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带来的人物造型艺术表演“出画入戏·复活《唐宫仕女图——捣练图》”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宋赵昌(传)《写生蛱蝶图》卷局部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局部清郎世宁《十骏图·万吉骦》轴宋陈居中《四羊图》页宋赵佶《芙蓉锦鸡图》轴◎王建南展览: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
纸上山水含笑,墨间花鸟传情。5月13日,“画坛问道——闻立圣中国画学术展”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揭幕,90余幅充满中国风情的画作亮相。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