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导语,精准把握红色精神,快速锁定阅读目标;精读批注,或解析作品的关键之处,或点评写作的精妙所在,启发读者的思考;红色记忆,以延伸阅读的形式,提供历史背景和历史知识,使读者读懂红色精神。
同时,在正文中,精心附注词义读音,正确解读名词概念,为读者轻松扫除阅读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特色栏目中,编者还力图通过生动活泼的手段来引导青少年读好整本书,使用了思维导图、人物—事件关系图表和延伸主题活动等多种辅助思考和总结的方法。例如,在《赤色小子》这本书中就设立了“英雄人物评选大会”活动,小读者可以选择书中的一位小英雄,为他撰写颁奖词和生平事迹。
严把编校关,让青少年放心阅读
红色经典是严肃的主题,而且是面向青少年的,所以编辑团队从一开始就对书稿的编校制定了高标准,严格把关,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以《红色家书》为例,书中许多信件的原稿由于年代久远出现了污损、残漏等状况,而且当时的汉语用字和语法有很多不同于现代规范之处。为解决这一问题,责编查阅了几十种参考资料和权威工具书,对书稿中的残字、错字、别字、漏字等,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同时,为了保证革命烈士生卒年、生平事迹,以及所涉革命历史的准确性,责编又通过各地历史博物馆、烈士纪念馆、地方史志单位的网站,核实了近300条资料,确保了书信内容和“英烈名片”的严谨、正确。
在此基础上,编辑团队还对各书责编做了进一步的要求,即编加的内容必须打动人心。为达到这一目的,编辑首先要读透文本内容,以达到情感共鸣;然后整个编加过程要围绕核心主线展开,不能横溢斜出;最后呈现出来的语言要自然流畅、感情充沛。这背后不仅是编辑对文本的反复打磨,更是由内而外的情感表达。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编辑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被红色经典中的英雄事迹打动,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正如总策划闻钟所言:“红色经典不是说教,编辑工作也不是炫技,文字要真诚接地气,故事才能入脑入心。”
在编辑团队从质量和情感两个维度打磨稿件的同时,本套丛书更有实力雄厚的编委会在更高的站位统筹全局。丛书特邀我国著名教育家、全民阅读代言人朱永新担任总主编,组成了以部编教材中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王本华领衔的专家审定委员会。这些专家、学者、教研员和名师,审核书目,把关编校,确保了整套丛书内容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创新性设计,让红色经典“潮”起来
红色经典的封面设计既要彰显革命精神和文化意蕴,又要符合新时代读者的审美要求,特别是要吸引青少年读者。为此,编辑团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工作,反复比较同类主题图书的设计特点,再结合本套丛书的特色,才最终敲定设计方案。放眼望去,纯正大气的红色封面,色调柔和优雅、明而不耀,契合红色经典主题的同时又不失亲和力。封面选用专色印刷,为了能调配出最适合的红色,编辑团队多次到印刷厂看样,使用了最先进的密度测量仪,确保色值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缩小设计图稿与印刷成品的差距。
在封面用字上,白色的书名与大气的红底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相依。字体和字号则选择了超常规的字号和更有棱角、更显力度的字体,在扎实稳重的同时又不失青春活力。在封面效果的呈现上,利用版画的表现方式,勾勒出英雄人物的动态剪影。与传统肃穆庄严的人物形象不同,人物动态剪影的造型打破常规,更能凸显了人物与环境相融合的动态效果。同时,人物造型的肢体动作都比较大,可以有效避免因角度和肢体重叠导致表达效果不佳的情况。最后,在画面中赋予主人公特定的场景和环境,有的烘托气氛的紧张,有的渲染战斗的激烈,各具特色。如此,书名和剪影,一静一动,相互配合,形成视觉的冲击,达致庄重和灵动的呼应。同时,以烫金的工艺凸显丛书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编委会和编辑团队的努力获得了满满的回报。这套丛书成功入选了第30届书博会·少儿阅读节“献礼百年——红色主题教育”百种书目名单,并成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快乐大巴》栏目“课本中的中国”主题活动的合作图书。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荣历史和伟大征程中,津沽大地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印记和历史文物。天津博物馆挖掘整理馆藏资源,通过实物呈现、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高科技运用等,让革命文物更好地“诉说”百年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