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舌尖"叙事为何久盛不衰(2)

2018-11-12 11:23:46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美食是省去了翻译的文化符号,也是令人愉悦的、可以快速拉近彼此距离的身心体验。人类有着相同的味觉系统,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全世界几乎一样。《风味人间》把美食疆域扩大到世界各地,从西班牙到法国,从越南到摩洛哥,勾勒出一幅颇具“国际范儿”的文化影像志。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火腿和安徽徽州的民间自制火腿,有着近似的腌制和风干技艺。甘肃漫屲的洋芋搅团和法国的瀑布土豆泥,有着绵软黏糯的共同口感。澳门名吃非洲鸡,汇聚了从地中海到好望角、从印度洋到东南亚的特色食材,是东西方饮食文化杂糅的典范。

表现手段的精致也是纪录片重要的方面。创作者大量使用航拍、全景镜头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辽远宽阔的草原、碧波荡漾的湖泊,有着大写意的、史诗般的视觉美感。在展现鳔鱼手乘风破浪捕猎旗鱼时,镜头运用丰富、剪辑流畅,有着电影般的画面质感。美食讲究“色、香、味、形、意”。色是食料搭配及烹饪之后的色泽,形是指经过刀工、烹饪、摆盘过后的形状,意是菜肴所蕴含的情境氛围和文化意蕴。这三者通过视觉与听觉符号的努力相对便于呈现。而香和味则需要创作者精心开启嗅觉、味觉与视觉、听觉的通感,在高清画质、特写镜头的帮助下,完整而精致地还原烹饪细节。像是呼伦贝尔奶桶肉、秃黄油拌饭等都在微观镜头的记录下,令人垂涎欲滴。音乐灵动清新又跃跃欲试,给烹饪带来韵律、为食物注入灵性。

近年来,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美食类纪录片总能吸引大量观众的注意,以食物为视角瞭望自然风物、世事人情,看似是个小切口,实则包含大学问,这才是“舌尖叙事”久盛不衰的秘诀。

(作者:杨洪涛,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