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质问时略显浮夸的面部表情,经纪人和明星互动中较明显的表演痕迹,包括年会上集体“语不惊人死不休”“欲语泪先流” ,产生广泛争议。节目所体现的职场生态也依旧有浮光掠影之嫌,不仅没有回答“经纪人之问” ,甚至还不如娱乐报道深入。尤其是那位知名经纪人几次出场“先慢镜头拍脚步,后拉全身”的镜头设置,让节目效果很是怪异:这是表演女王驾到吗?从节目剪辑效果看,节目和个人都有“端着”的感觉,大多数经纪人的紧张与生硬铺满了屏幕,表演感过于明显。
更令人尴尬的是节目中越来越明显的对演艺明星的重新定位、经纪人差异化明显的人设。巧合的是,该经纪公司最为人知的就是给明星艺人做人设,虽然这两年明星人设崩塌已经成为常态。
策划方或许忽略了现在的观众群体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以80后、 90后为主体的收视人群,往往接受了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和较为丰富的娱乐信息,更由于网络信息交流的顺畅和全面,在综艺节目上,饱经国内外各类作品“轰炸”的他们已经超越了“小康”层次,口味正变得“挑剔” ,进而有了更高更多的专业要求。从这个角度说,过度营销不仅仅是表演诚意不够的问题,更有“质疑观众智商”的嫌疑。比如,不少讨论就认为:在真人秀节目中不断预告艺人下一步要参加的综艺或影视作品,看似剖析艺人定位实则在重塑艺人形象,这种营销太过于生硬。
影视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寓教于乐”才能让综艺节目走得更远。毕竟,再好笑的梗重复几遍后,人们都会觉得乏味。正确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才会不断吸引“自来水” ,推动节目的良性发展。就像《爸爸去哪儿》让观众体会亲子教育, 《跑男》让人们探讨文化历史旅游,不讲大道理,却将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在节目中,从而不同程度推高了收视率。
新的一年,荧屏上涌现一大波观察类综艺。不管是主打女明星私下真实生活的《我家那闺女》、90后社交观察类真人秀《美好的遇见》、聚焦女明星婚恋生活的《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儿们的恋爱》,在收视表现上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