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李派老生” 创始人、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曾说:“自从有了《梨园春》,农民知道了礼拜天。”
礼拜天是休息的日子,娱乐的日子,辛苦六天的河南人民在这一天将农活抛诸脑内,生计烦恼搁置高处,跟着参赛选手哼唱一场。“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万马千军”,在韵味醇美的咏叹里,体味戏中人在一段人生里下的是啥力气,受的是啥委屈,担的是啥惊慌。一曲唱罢,戏里戏外的人都有了新着落,浑身松快。
虽然,麦子看《梨园春》推说是陪妈妈看,其实自己早就是半拉戏迷了。如今小女儿三岁了,她每晚睡前的催眠曲也是豫剧。在说话尚不利索时,女儿就能唱诵穆桂英的好几段戏。每次,麦子带她回老家,都是麦子爸妈最开怀的时刻,总不忘在众亲戚面前炫耀一番,意思是:“看我孙儿,不忘本啊。”
如今,在各种新潮综艺的包围下,25岁的《梨园春》也面临成长烦恼。但它传诵过的这些乡音粘连了几代人的记忆,引我们看向生活中那些已经渐渐隐去的光亮,有的被时间忘掉,有的被我们主动隔绝。能凝视这些光亮,总能扩增我们的视听,看到中原大地的遥远往事,听到与祖祖辈辈共通的乡土节奏。
豫剧的网红之路,相不相信眼泪
有人说,豫剧听起来多是一种哭腔。这种说法虽不严谨,但豫剧的确有“十出戏八出哭”的说法,特别是豫剧中的豫西调低回婉转,适合表现悲剧。
在泛娱乐的当下,大众更喜欢笑的艺术,将吐槽视为一种年轻的态度,正经八百地用哭腔诉苦似乎已经不合时宜。生活中的成年人早已懂得将哭声调至静音。
从历史根源上看,中原大地饱经沧桑,豫剧的发展高潮期在1930-1960年左右,其间天灾人祸不断,河南人民道一声:我太难了,一点儿不夸张。
豫剧作为一种始终紧贴人们生活的剧种,自是扎根乡土,表达百姓的喜怒悲欢。如在《秦香梅》、《程婴救孤》中,不用哭腔不足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悲愤。
豫剧《穆桂英下山》/图虫创意
知乎用户孤影剑客曾回忆说,上大学的时候,老家发了洪水,损失严重。洪水过后,豫剧团来演出,疲惫不堪的人们从各村赶到镇上看戏。整整三天,从天亮到深夜,人一直满满登登。
在这种避不开,躲不过的天灾里,无论是受苦的人,还是试图记录的人,都是失语的。唯有豫剧中那一声嚎哭,能达上苍,给人些许安慰。
或许豫剧最深的内核,一直是悲苦。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讲述悲苦的方式却可以很多样。甚至讲述本身就是一剂解苦良药。
就像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倡一种酒神精神: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受苦者回到内心之后,苦会徐徐显出意义来,甚至忽然闪出光亮来”,这光亮让自己可以笑着说苦,也允许别人按自己的认知给以注解,用现代的方式给以回应。
没有兴趣,哪里会有记忆。
目前在抖音上玩转传统戏曲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谁说戏曲不抖音”、“我要笑出国粹范” 等互联网标签,既强化了戏曲的现代品格,又凸显了短视频的趣味性。豫剧以其情绪强烈、抑扬顿挫的唱腔获得很多人的喜欢。
抖音数据显示,和豫剧相关的短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过了5.1亿,点赞量超2032万。
有一位“河南豫剧哥”更是把传播豫剧视为自己的本命,为1977年常香玉大师的珍贵演出配上字幕,让更多人领会到常派的美;记录77岁的“豫东红脸王”刘忠河顶着高温,不用麦克风,肉嗓为观众公益演出;也展示他演出后回到家中享用的大餐:热馒头、水煮毛豆花生、豆腐乳,酱伴黄瓜条,生活气息满满。除了这些腕儿,他的镜头也会聚焦90后豫剧演员,他们在后台顶着厚重的行头,汗如雨下也尽量不让妆花。无论角儿大角儿小,戏总比天大。
一代人终将老去,
但总有年轻人要听故事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戏在民间,让历史有了一种动感,人群有了温度。无论是千年前的《诗经》还是当下的豫剧等地方曲艺,民间艺术的真正魅力是其间唱述的人性和故事。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故事不会,人总要听故事的。
《霸王别姬》中的老师傅早就说了:“他是人,就得听戏,不听戏的,他就不是人。”
“不离日用常行内”,传统曲艺只有不离日用,活在人群,才会生生不息。如今的年轻人站在现代文明的中央,总有故事可以行腔走板唱进戏里,在传统曲艺中带入自己的感受和freestyle。
如今,“唱念做打”、宫调曲牌、梨园情怀正在成为新流行。
9月4日,中国戏曲学会、河南豫剧院宣布加入抖音短视频艺术普及和全民美育“DOU艺计划”,探索豫剧艺术的新传播,培养豫剧新观众,共同助力让戏曲回归大众艺术本位。
字节跳动副总编辑封开许在会上说:“戏曲艺术的基因早已深深融入到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但需要溯源、需要引导、需要激发。”
“抖音的低门槛,让每一个观看豫剧演出的普通人,都可以创作15秒的豫剧内容。而每一个观看这些豫剧视频的用户,都可以场景化地感受豫剧的魅力与风采。”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汪荃珍对让豫剧“抖”起来很有信心。
德国文化批评家本雅明谈到翻译的一个重要功能:使得处于边缘的世界文化原作得到“持续的生命”和“来世生命”。抖音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同样起到了 “翻译”的作用,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沉睡已久的传统文化可以在抖音里重新寻找自己的当代Rap,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而传统曲艺骨子里自带的美感和写意,又会联合新的人群,在纷繁的网络环境中开垦出新的“绿洲”,涵养网络艺术生态的美好期待。
相信,那里必是水草丰茂,弦歌不辍。(原创:逸格 新周刊)
马金凤在她的代表作豫剧《穆桂英挂帅》中,借鉴了梅兰芳的眼神、程砚秋的水袖、盖叫天的台步,进行了跨剧种、跨行当、突破程式的继承和创新,演活了穆桂英这个气宇轩昂的巾帼英雄形象
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点绛红唇……今年中秋,在城市游园、热门景区以及大学校园,越来越多身着汉服出行的年轻人在这些地方闪亮登场,把这个传统节日过得古色古香。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自己热爱的文创产品买单,在这些人中,或许有人还没有机会去到卢浮宫一睹蒙娜丽莎的风采,但如今,他们有了更具温度的接触方式,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将艺术融入生活。
在老北京,一进入八月,街上就出现了卖兔儿爷的,他们或在街边摆摊,把大大小小的兔儿爷由低往高摆成兔儿爷山,迎来人们的关注和选购;或挑着挑儿沿着胡同叫卖,由此拉开了北京人过中秋节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