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未来书业会出现更多资源整合
在这次的七场直播中,李伟长做了三场的主持人。尽管他长期担任上海思南读书会的主持人,但主持直播的感受与之前完全不同。三场下来,每一次也有不同的心得与体会。
“同样是线上直播,主持人可以偏重和嘉宾对话,也可以偏重带货卖书。”李伟长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做完第一场后,他决定后面两场都偏重带货。“这次直播最大的目的在于帮助书店。所以在那个时间里,我们扮演的是一种‘店小二’的角色,就是用相对文学的方式说这些书好在哪里。”他说,“直播卖书和直播对话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和观众的距离更近,带货官就像是一个图书导购,必须在几分钟时间里用最简洁通俗的话告诉观众——这本书好在哪?为什么要买它?”
4月27日钟书阁直播场也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图书专场。小文艺口袋文库·知人系列、李洱作品系列、朱光潜作品集、《风眼》等作品均受到观众欢迎。李伟长透露:“针对钟书阁的书店风格、读者定位,我们市场部的同事选出了气质最合的37种图书,争取到了出版社专场。对于上海文艺来讲,在近40万读者面前一一呈现社里近两年的这些好书,这个机会比卖书本身更加珍贵。”
在他看来,直播出现了,这是现实,被理解为一种新的业态也正常。“清醒的出版人会知道这种变化不见得是革命。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出版的营销策略正在发生变化,带货多少变成了直接的营销数字,这才是出版机构需要面对的问题。对读者而言,好书才是恒久远的钻石。”
“通过这次直播,我们也可以预见未来图书行业会出现更多资源整合的情况。”李伟长说,“作家、书店、出版社、平台方,大家寻找彼此契合的点,抓住这样的点,相互融合,实现共赢。”
“书店守望计划将持续下去。”对于书店人、出版人的积极反馈,王姝蕲透露,“如果书店、出版社有优秀的直播策划与执行能力,他们可以入驻腾讯直播,自主开播,将直播售书常态化。暂不具备直播条件的书店,可以与华文好书协作,通过华文好书的优质直播节目帮助书店分销图书,华文好书不收取任何分销佣金。”
近期,年代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催热了不少话题。剧中涉及的20多出京剧、五六处昆曲、旦角八九个流派和戏曲发展史,让老戏迷们津津乐道的同时,也将更多新观众引向通往国粹艺术的大门。
“好”,“再来两段”……在剧院,逢台上演员唱高腔、长腔,或演绎经典唱段、高难度动作,这些喝彩声常常此起彼伏,观众区掌声雷动,如今,这种声响换成了直播间里无声的弹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