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煎饼、烙馍、丝娃娃……给中国人一张饼,我们能把世界卷起来
最近刷微博,看到个段子:学习太痛苦,煎饼补一补;失恋怎么办,两碗大米饭;人生得意须尽欢,蛋糕上面配饼干。
的确,碳水简直就是中国人的本命,甭管吃了多少菜,最后不来点儿主食,感觉跟没吃饭一样。
在很多地方,甚至还存在一个经典公式:美食 = 碳水 + 一切。
肉夹馍、驴肉火烧、兰州牛肉面……当然,最多的是各种烙饼和卷饼。
春饼、煎饼、手抓饼、熏肉大饼……发展到极致,便是可甜可盐、可荤可素,并且还十分可口的——大饼卷一切。
01 饼从哪里来?
既然要把世界卷起来,首先得有饼。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把很多面食都叫做“饼”。汤饼类似面条,蒸饼接近馒头。
西汉时期也出现了面饼,不过那更像是点心。倒是来自西域的胡饼,更接近今天的饼。
▲图/摄图网
随着面粉加工技术的进步,饼食迅速发展起来,有关饼的记载也越来越多。
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饼法”一节记录了超过20种面食,包括蒸饼、汤饼、胡饼、烧饼、髓饼、乳饼、膏环等等。
煎饼、烙饼等饼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并且,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中国人创造出越来越多的饼,以及丰富多样的搭配。
▲图/摄图网
02 熏肉大饼
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河北滦州的李盛携带妻子儿女“闯关东”,来到了吉林梨树县,在这里经营熟肉下货为生。
几十年后,店铺传到了李家儿子李连贵手里,他将店迁到了吉林四平,并在煮肉时增添中药、香料,熏肉的风味更加独特。同时,还改进了大饼的工艺。
▲熏肉。图/网络
为了助力疫情之后城市尽快恢复活力,全国各地近期都在鼓励开展“外摆市集”活动,丰富城市人民的休闲生活,激发市民消费活力,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些市集“好吃、好看、好玩、还能买买买”。
近些年的日本摄影师,似乎一致性的走起了清新治愈路线。他们擅长从稀松平常的生活中寻找拍摄的灵感:朝昔相处的家人、最常见的日常小物、都市生活中的鸟与树......都是他们的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