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貌“卸妆”确定83个点位
西安门大街从元代始建,每个时期都留下了历史痕迹。为了让每个时期的历史痕迹重现,此次提升也针对相应的建筑风貌实施“卸妆”。
“我们以真实性、完整性为原则,在对现状肌理实施最小化扰动的基础上,抓住红楼电影院、美廉美超市等重要节点,对沿街建筑立面按照保留、改善、整饰的类别实施‘微修缮、微改善、微更新’。”西安门大街改造的总设计师、北京建筑大学教授丁奇介绍,在实施建筑风貌“卸妆”的83个点位中,除了红楼公共藏书楼、西安门值班班房(清代)等4处保护修缮点位和2处更新点位之外,“微修缮、微改善、微更新”比例约占93%。
历史建筑露“原样”成为开放博物馆
位于西四路口的红楼公共藏书楼,曾是北京第一家宽银幕立体影院、第一家“无障碍影院”。“藏书楼原来的灰墙面是喷涂过的,掩盖了建筑原有的墙面肌理。”丁奇说,对藏书楼的提升,就是精细打磨,露出建筑本真风貌。经过一个多月的打磨,400多平方米的墙面去掉了表面灰浆,露出了旧有的红砖墙。仔细观察,依稀可见具有时代感的标语等。
西安门大街141号的一处清末风格的小院经过“卸妆”改造也露出了曾经的券门。这座砖雕门楼的匾额出自大书法家沈尹默先生的手笔,露出真容的斑驳砖拱券仿佛在诉说着沧桑变迁。
现在走在西安门大街上,就像走进一座开放的城市建筑博物馆,沿街的传统四合院建筑风格、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建筑纷纷亮出本来面目。
(记者解丽摄影/记者魏彤)
延伸
调整商业业态研究准入标准
在把街区静下来、慢下来的同时,西安门大街的提升也没有忘记要满足老百姓的基本民生需求。
作者:王彬(鲁迅文学院研究员)京剧不仅是北京剧种,也是中国的国剧,在世界享有“东方歌剧”的美誉。西方的歌剧以唱为主,京剧则是唱念做打,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