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院成立于1955年,由中宣部、文化部制定建院方针为:“以演现代戏为主的国家级示范性剧院,同时上演新编历史剧和经过整理的优秀传统戏。”近年来,为拓宽创作题材,剧院又将“外国名著改编剧目”纳入其中。
六十余年来,剧院恢复、整理和创作了300多出优秀现代戏及传统剧目,如《杨三姐告状》《秦香莲》《花为媒》《刘巧儿》《小女婿》《金沙江畔》《高山下的花环》《评剧皇后》《黑头与四大名蛋》等,造就了如筱白玉霜、新凤霞、喜彩莲、花月仙、李忆兰、魏荣元、马泰、张德福、席宝昆、陈少舫、赵丽蓉、胡沙、贺飞、张玮、苏丹、张尧、谷文月、刘萍、李惟铨、戴月琴等几代优秀评剧艺术家。
六十余年辉煌成就,得益于党和政府及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关怀。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邓颖超、彭真、李先念、江泽民、李瑞环以及当代国家领导人等分别在不同时期关注着剧院艺术家,多次观看剧院演出。
近年来,剧院坚持建院方针,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先后创作演出《红岩诗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刘巧儿新传》《长霞》《拜月记》《马本仓当官记》《良宵》《林觉民》《城邦恩仇》《母亲》《藏地彩虹》《新亭泪》等优秀剧目,新一代评剧艺术家和艺术新秀,以亮丽的风采活跃在评剧艺术舞台上。
剧院始终坚持以剧目树形象、以人才谋发展、以市场求生存,在出人、出戏、出影响力等方面不断进取。三十多部剧目和百余位艺术家先后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导演奖、表演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以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重要奖项,并多次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优秀剧目展演。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2013年列入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
现代观念里过不下去随时离婚已不是新鲜事,其实在礼制严格的古代,离婚同样存在。古代夫妻离异被称为“仳离”“离绝”“绝婚”“出妻”“休妻”等,直到晋代,才开始出现“离婚”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