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著名书法家赵学敏不仅参与了申遗工作,同时运用传统格律诗创作了24节气诗并写成书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评。今日起,“有礼有节”将按节气顺序陆续刊载赵学敏的相关作品,以飱读者。本期主题为二十四节气之十夏至。
2018年夏至节气从6月21日(阴历五月初八星期四)18点07分12秒开始,2018年7月7日11时41分46秒结束,太阳位于黄经90°,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海口市这天日长约13小时,而黑龙江漠河则达到17小时之多,北京约15小时,而且,这天是太阳一年中照射北半球范围最大的一天,也是太阳距地球最高的一天。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今年“三伏”从7月17日到8月26日,每伏10天,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立秋前后,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国际宽容日我们应该怎样宽容?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国际宽容日我们应该怎样宽容?
夏至习俗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3、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国际宽容日我们应该怎样宽容?
夏至养生
夏至前后人们身体明显感觉疲乏燥热和心悸气短,食欲也会明显下降。遵循以下几条养生原则,可让你愉快平安度夏。
1、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力争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饮食清淡多吃点“苦”
炎热季节饮食应清淡为宜,早晚喝点粥,可以生津止渴,补养身体。同时,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享用;除了饮食清淡,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3、调整呼吸整理好情绪
夏天气温高,容易使人烦躁或倦怠,所以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脉的通泄。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为小事大发脾气,以免加重甚至诱发心脏病。
4、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
夏季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场地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会损阳气,还易中暑。所以,夏至养生歌谣:夏至心静自然凉,晚睡早起午休躺。暑伤津气炎热防,切忌饮食过寒凉。神清气和胸宽畅,户外防晒讲着装。国际宽容日我们应该怎样宽容?
夏至诗书
《夏至》
夏至知时多雨露,骄阳转折爱温柔。
只缘久盼良辰到,百卉争妍树攒头。
组诗《二十四节气诗》作者:赵学敏
名家评论:
一项独具特色的文化工程——赵学敏24节气诗书赏析
作者:翟万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背景:2017年8月7日,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中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和二十四节气诗书画展,我国著名书法家赵学敏展出了自作24节气诗书,并向中国农业展览馆捐赠“24节气”书法作品。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农耕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时序划分方法,先民经过数千年的经验集累,到秦时已经充分完善,成为黄河流域农事活动的指导总则,它不断向全国推进,各地以二十四节气为参照,指导人们生活生产活动。
赵学敏先生与二十四节气发生密切关联,是由于他长期从事县、地、省的领导工作,并且在很多时间里分管农业方面的工作,这样他就必须熟悉掌握工作所在地农业与节候的关系,主动观察学习各地节气和物候之间的差异,如数家珍地说出什么地方在什么节候种植何种作物,他这样切入工作,就能适时地把政府导向和季节气候各种因素统一起来,提升工作指导的正确性。长期形成的习惯,使他对二十四节气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近年他试图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对二十四节气的各种感受,每个节气赋诗一首。现已把各个节气的诗歌都写了出来,并用书法的形式加以表现,这也堪称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工程。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歌里,可以找出诗人们对各个节候的诗歌表达,且是各领风骚,各擅胜场,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感受,像杜牧的《清明》,我们不知读过了多少遍,都给我们一次深于一次的审美感受。赵学敏先生并不是在某个季节写所处的情境,他的目的是明白而一致的,就是要通过这个特定的节候,写出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特征,即符合自己认为的甲地的状态,也较生动地表达出乙地同一节候的情况,表现出来的境象又能得到读者最大的认同,在时序上要延续一个年度,在时间上,每个节气之间的跨度只有半个月,其间有差异,差异又不是十分的明显剧烈,这和电视连续剧一样,每集的情节都要有变化,需要一种内在的关联,比起以往诗人们偶尔一挥不同,得用更大的心力去完成,既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表达,同时又得避免自己的相似性写作。所以赵学敏的工作是用诗歌贯通二十四节气,这是一个前人未曾有过的事情,二十四节气诗形成一个系列,像金陵十二钗般生动的刻画出来,对自己更是一个挑战,赵学敏站在这样一个双重迭合的点上,经过探求也取得了令人景仰的佳绩。
具有诗心的赵学敏,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注意用心观察各个时空中的物候变化,人情状态,数十载这样的积累,和闭门造车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当他秉笔抽思时,生活中的一幕幕情节就会和江河一样荡荡而来,素材取舍是多而精,剪裁巧妙是简而深。像夏至和小暑是前后相衔的两个节气,在立夏后满目苍翠的季节里,如何区别二者的特点,且看诗人的手端:
夏至知时多雨露,骄阳转折爱温柔。
只缘久盼良辰到,百卉争妍树攒头。
上面是赵诗的“夏至”,而“小暑”又如是写:
拂面薰风至,庭深湿气蒸。
山河沾雨露,天地响雷声。
蟋蟀寻凉憩,萤光照夜明。
开门迎小暑,户户捣香粳。
《夏至》与《小暑》这两个紧相连的节气诗是如何区别呢?《夏至》一诗是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小暑》诗是用了写实的表现手法,所以读起来特色形象都很鲜明。《夏至》一开始,就勾画出时间老人充满了对人间的关爱,要风调雨顺,将充沛的关爱以雨露的形式撒向人间,保证丰稔的来到,紧接着一句作者用了“骄阳”一词,因为这个时候太阳的威力还不是最为强烈,特意说它“爱温柔”,再一次的拟人化,把这个时段女性化了,平添了些温婉的色彩。夏至前后,所有的植物和高考前的考生一样,全在冲刺的份上,诗人用了“猛长”二字极为贴切,“百卉争艳树攒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所有的花草树木在夏至的怀抱里恣肆而徜徉,动态生动活泼,浑然目前。《小暑》里,作者深入其间,微风徐来,心境平静,挥毫泼墨,人生快意。首联可以说与节候关系不大,只是一种铺垫而已,颔颈尾三联紧扣季节之特色,环环相续。颈联的景象可立时勾起我们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小生物在这个季节里,成了夜的主人,为人们照明,为人们演奏,构成了一个个毫不歇息的小剧场,人们在繁忙之余,享受大自然的赐予,能不惬意吗?蝉鸣是剧场演出的复调,增加的这个层次,把场景变得宏阔了许多,大自然的小主人终于引出了万物之灵,“户户捣香粳”多么美好的图景,首尾相接,足以醉人了。读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赵诗有之。品赵学敏先生的诗,字里行间可以概括为一个“动”字,各种事物形象的运动,把一首诗轰动地生机勃勃,他笔下的田园,充满了“闹”意,而诗人却在“闹”中取“静”,笔舞龙蛇。赵学敏诗的语言特点是平实,不去选用一些华丽的辞藻,造成的意境却清新活泼,生意十足,故诗人用字如遣将,将动自有十万兵随,于此可窥奥妙。
赵学敏先生先后三、四年时间花力气写成二十四节气诗,不仅仅是以诗文形式描绘节气物候,而更重要的是用他长期锤炼的书法功底表现出这些诗文的意味来,这在诗书上无疑是一种创新。“诗言志”,“诗意”表达在书法上,这在古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许多传世的经典佳作,如“兰亭序”、“祭侄稿”和“黄州寒食帖”等,都是书法和诗文俱佳的典范。所以,赵学敏先生的二十四节气诗书是试图恢复这种传统。我仔细观摩气势磅礴的二十四节气诗书展览,有二十四节气诗书写作的目的、意义和序言,有用楷书、行书、魏碑和草书写成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有释文等。再仔细研究,作者采用的书体和格式,大都从表现诗的意境考虑,而且笔划结构尽量简洁准确,草书严格历来规范草法。还专门书写了简化字版本,其用意显而易见,是为了让大众审美易识易读易理解。通篇诗文明晰生动,可以琅琅上口,但都严格符合律诗韵规。观摩、赏读二十四节气诗书展览,可以说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文化享受,不禁常有惊句,也启迪我们对节气文化有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