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冬至大如年 “数九”热闹过(2)

2018-12-21 16:21:55      参与评论()人

到了清代,人们依然保留着庆贺冬至的习俗,还有产生了“拜冬”之说。《清嘉录》记载,每至冬至节“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相揖,谓之‘拜冬’。”而这正是如今常说的“冬至大如年”说法的原因:“诸凡仪文加于常节,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谚。”

北京现在流行在冬至当日吃饺子,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古人在冬至则习惯于吃馄饨。宋代的《武林旧事》有:“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馎饦’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富贵人家的冬至馄饨,会有十几种不同的花样。清代北京也流行在冬至吃馄饨,《燕京岁时记》有“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记载,与现在的“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已颇为接近。

“九九歌”的多种版本

明代北京人唱“三九四九,围炉饮酒”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数九歌”大家都很熟悉,它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来反映数九中的气候变化程度,读来朗朗上口,生动有趣。九为数之极,又代表阳,冬至一阳生,因而中国很早就有从冬至当天开始数九的习俗。“九九加一九”,九十天后,就到了春分节气,这时天气回暖,严寒的冬天已经过去。

“数九”的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清代的《清嘉录》中提到,“《荆楚岁时记》谓从冬至次日数起,至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荆楚岁时记》成书于南北朝时期,如从那时算起,数九的传统可谓由来已久,可惜现存的《荆楚岁时记》中并无相应的记载,可能是《清嘉录》的误记。敦煌文献(伯4017号)中有题名为《咏九九诗一首》的诗篇:“一九冰须万叶枯,北天鸿雁过南湖;霜结草投敷碎玉,露凝条上撒珍珠。二九严凌切骨寒,探人乡外觉衣单;群鸟夜投高树宿,鲤鱼深向水中攒……九九冻高自合兴,农家在此乐轰轰;楼中透下黄金籽,平原陇上玉苗生。”诗名是一首,实际上包含描写一九到九九的九首诗,诗中将物候与农事相联系,描写了冬季的九个节气。该文献的确切年代虽有争议,但应在唐末至北宋之间,是目前已知最早关于“九九歌”的文献记载。

关键词: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