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古立夏多习俗,“称人”斗蛋尝新等花样多
早在我国上古时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订立起来了。它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它与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规律有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其中,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预示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到来,天气将逐渐变得炎热。
早在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立夏这个节气就已经确立起来了。在《逸周书·时讯解》一书中,古人就对立夏有这样的解释:“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按照我国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在我国,在立夏前后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才刚刚进入春季。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身穿朱色礼服,腰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
除此之外,为了迎接夏日的到来,民间也会举行各种各样趣味盎然的活动,并逐渐成为民间的传统风俗。
立夏“称人”
“称人”也就是称体重。“称人”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期。立夏“称人”,主要是为了观察夏天的身体变化。清代道光间苏州文士顾禄所著的《清嘉录》一书就有提到这一习俗:“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
立夏“称人”还有祈求健康长命的寓意。在秤人时,司秤人要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要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要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斗蛋游戏
自古代起,我国江浙一带便流行在立夏“斗蛋”。
立夏之日,人们将煮好的鸡蛋用冷水浸上数分钟,然后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疰夏”是指在夏天的时候,大多数人们尤其是小孩,容易出现身体疲劳、四肢无力以及食欲减退的现象。因此,为了避免“疰夏”,祈求健康,有些地方逐渐形成了立夏之日吃蛋或者在胸前挂上煮熟的蛋作为祈福的风俗习惯。
尝新活动
在立夏之日,部分农作物已经收割了,因此为了庆祝,一些地方会有尝新的习俗。安徽用嫩蚕豆或豌豆和鲜笋、肉煮糯米饭吃;扬州人吃樱桃、青蚕豆、蒜苗、苋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
古代杭州人立夏吃“三烧、五腊、九时新”。三烧指烧饼、烧鹅、烧酒。五腊指黄鱼、腊肉、盐蛋、海狮、清明狗。九时新指樱桃、梅子、鲥鱼、蚕豆、苋菜、黄豆笋、玫瑰花、乌饭糕、莴苣笋。
上海、温州等地立夏日食用青梅。上海郊县农民把青梅、酒酿和鲜蛋叫做三鲜,“立夏尝三鲜”。无锡也流行“尝三鲜”,花样很多,具体分为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是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是海狮、鲥鱼、河豚。还有的地方要吃霉豆腐,认为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了。
喝冷饮来消暑
在古代朝廷,立夏之日有吃“冰块”的习俗。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这样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而在民间,古代百姓人家在立夏日虽然没有冰块,但也有在这天喝冰饮的习俗。《帝京景物略》载云:“立夏日启冰……编氓(指老百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生磕,曰‘冰盏’。
立夏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气,祖先们在这一天设立诸多的习俗,不仅有趣,其中还蕴含诸多美好的寓意。但身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习俗不再流行,甚至消失。当时那种纯粹的快乐便显得更加珍贵。
2019年5月8日报道,美国夏威夷一对小夫妻潜入瓦胡岛海域深处,与海洋中最大的进攻性鲨鱼大白鲨同游,以此证明大白鲨并只是嗜血的恶魔,同时希望加深大众对海洋世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