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局部) 颜真卿/书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诞生了王羲之、颜真卿这样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集序》《祭侄文稿》这样伟大的书法作品。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不但是距今一千两百多年仍保存完好的中国书法的旷世剧迹,而且是中国书法旷古未有之英雄史诗!《祭侄文稿》写于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50多年,是颜真卿写给在安史之乱中以身殉国的少年英雄颜季明的悼文。公元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河北诸郡纷纷倒戈,唯有时任平原郡太守(今山东德州平原县)的颜真卿和时任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县)太守的颜杲卿,兄弟二人率先反抗叛乱。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才十几岁,尚未成年,但在那样的战乱年代,却常常在两郡间往来通报消息。不料安史之乱第二年,叛军史思明即攻陷常山,颜季明被杀,颜杲卿被残害,颜氏一家30余口被灭门。在这件惨案发生两年之后,颜真卿才有机会派侄子颜泉明去河北为亲人收尸。结果只找到了侄子的头颅和堂兄的一只脚。正是在这样极度悲痛、极度愤怒而又极度无奈的情况下,颜真卿奋笔写下了这篇气壮山河、名垂万古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文23行269字,其中脱漏1处,涂改14处,改后定稿234字。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作品,更不能理解为一次普通的艺术创作,而是一篇字字血泪,激情汹涌,忠肝义胆,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时年五十岁的颜真卿,以他浓烈的家国情怀、深厚的思想文化积累和非凡的书法功力,完成了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的三重书写:它的第一重书写是历史书写,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留下了千古镜鉴;它的第二重书写是精神书写,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牺牲精神抒写了英雄礼赞;他的第三重书写是文化书写,为中国书法写下了至刚至烈、真气充满的不朽篇章,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跨越千年的辉煌与感动。
5月9日,浙江日报70周年社庆座谈会上,马云作为读者代表发言,他表示自己1993年电子工学院教英文时,浙报报道了他参与的第一个英语讲堂,这是他第一次上浙江的报纸。他本人会努力给浙报写写稿子,赚点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