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时的敦煌,艰苦岂能以数言概之。当常先生到达敦煌不久,张大千先生在完成了考察临摹后,握着常氏手云:“我要走了,你还要在这里继续研究和保管下去,这是一个‘无期徒刑’呵。”常先生闻此语,顿感万分悲壮。大千先生临别还交给常氏一卷东西,嘱咐等他走后方可打开。大千先生走后,常先生好奇地打开此卷,原来是一张手绘地图,上面标有在敦煌某处沟中长有野生蘑菇等等。在蔬菜价可抵金的沙漠中,这张地图或可价值连城了。后来,常先生按图索骥,果然采到了一大脸盆的蘑菇,这在当时,绝对是至尊的美味。
现在,常先生也年迈体衰,很难再做细致入微的案头工作了,但是,他却能时而挥毫作画。或用他所熟稔的油画笔,画友人送他的野花;或用毛笔,画写意小品,画得最多的,就是蘑菇。常先生曾有诗云:“敦煌苦,孤灯夜读草蘑菇;人间乐,西出阳关故人多。”
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先生曾数次来中国,并与常先生进行了多次深入交谈。两人共同完成了《敦煌的光彩——池田大作与常书鸿对谈录》一书。池田先生尊敬地称常氏为“敦煌保护神”,并如此诗意地评价常氏:“在他走过的岁月里,历史在闪光,美丽的人生在闪光。”
池田大作先生与常书鸿先生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
池田问:“如果您能转世,您将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常答:“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世。假如真能转世,我还做常书鸿,还去敦煌!”
常先生的家中,门楣上悬着一排风铃,穿堂入户的风一吹来,悦耳的铃声便叮当叮当地响。常先生休息的“宝座”,就在这风铃下,倘若小憩,那风铃声,便会远远地入耳,像古寺高檐下的风铎,又像沙漠戈壁中的驼铃……然而,常先生的敦煌却不是梦,常先生的梦中无敦煌。这实在是因为,敦煌原本就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抑或全部。
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咽喉,孕育了千年艺术宝库——莫高窟。当敦煌壁画上的古老乐器和精美服饰走出洞窟,和中国民乐一道,走到人们身边时,会是一种怎样奇妙的相遇?
腊八,最初作为释迦牟尼证悟的日子属于佛教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喝粥节”。 燃灯供奉,沐浴更衣,熬煮施粥,狩猎腊祭……腊八的种种仪式,和外婆的腊八粥中寄托的情愫大概是类似的——温暖、美好,充满希望
敦煌古谱 资料图片 敦煌古谱 资料图片 陈应时解译敦煌古谱音乐会 上海音乐学院供图 【热点观察】 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咽喉,孕育了千年艺术宝库——莫高窟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明代的吴承恩根据唐朝僧人玄奘取经的真实经历创作的小说,小说里的唐僧即是玄奘,那么小说里的孙悟空,是吴承恩创造的还是也有历史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