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夜晚,走在浦西的街头,是城市里一份独特的感受。
曾经有一份谙熟于心的地图,从瞿溪路转至蒙自路,继而穿过车水马龙的徐家汇路,沿着马当路向北一路前行,直到新天地淮海路。这里是曾经的卢湾区(现已并入黄浦区),百年之前,也是盛极一时的原法租界。在风情万种的夏日夜晚,或踱步,或慢悠悠地骑车,月光和着昏黄的灯光,透过法国梧桐的繁茂枝叶,在地上播撒出一片片斑斓树影。未曾微醺,竟也令人沉醉如斯。
百年原法租界
C’est la vie(注:法语,这就是生活)
上海的精致生活,不在于南京路的熙熙攘攘,亦不在于城隍庙里的市井凡常。上海腔调恰恰体现在这些昔日原法租界里的老洋房、石库门、小餐馆等,它们在这里静静伫立数十年,浓缩着上海生活的精华,成为这座摩登、繁华而又现代的城市底色之一。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像一部悠扬的城市奏鸣曲,伴着一个个上海故事,久久回荡。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熊月之认为,上海是最早进入高密度陌生人社会的城市。原法租界和原公共租界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区域。
上海原法租界设立于1849年,于1943年收回,跨越近百年时间,在此期间,原法租界经历过三次扩张,是近代中国4个原法租界中开辟最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的一个(另外三个是天津原法租界、汉口原法租界和广州原法租界),同时也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原公共租界)。上海原法租界主要位于原卢湾区和徐汇两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