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之所以吸引人,并不只是文具本身的有趣创意、美感,更重要的是,好的文具能帮助人们更加愉悦地工作和生活。有文具就有创作,就有无限的可能性。”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传承致美创新未来”故宫文具创意设计大赛启动仪式上,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如是说。
设计驱动创新,塑造带动挖掘。文具作为世界各地区、各行业、各圈层、各年龄段的人们多多少少都会经历的工作生活用品,近年来慢慢开始被发掘成传统文化拥抱现代创新的“带货”新载体。特别是文具对于青少年儿童具有天然使用层面上的“近缘优势”,青少年儿童又是未来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主导人群,如何通过文具来“突围”潮流二次元文化壁垒,进而有机嵌入融合并传承传统文化,成为此次故宫文具创意设计大赛的重要命题。
文具“代言”文化“润物无声”
在“文具”上做文章,国内外博物馆文创领域早有先例。
1753年成立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它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在严格依据史料研究开发后,大英博物馆推出“木乃伊系列”文创产品,包括便签纸、笔、笔盒、书签等,深受市场欢迎。
始建于778年的京都最古老寺院、日本国宝建筑之一的清水寺,也曾探索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文具用品的有机结合。以“清水寺”造型为模型的便签纸用品,撕下来的便签纸纸条可以写字,保证了其最基本的实用功能,注重美观性,这个便签纸的折痕处还设立成立起来便可看到舞姬倩影的剪纸,一张张的便签纸附带舞姬造型,连成一串还能成为一个“少女不断成长终为人母”的感人故事。这让使用者也在充分享用便签使用的同时,感受到了传统建筑文化衍生的“生活美学”。
2013年,中国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首次出品“朕知道了”纸胶带,火遍海峡两岸。短短6年,文创延伸到国内文博领域。此次在人民日报和故宫博物院共同支持下,由《国家人文历史》举办的首届故宫文具创意设计大赛,亦是拥抱文具这一自带文化属性的介质和载体,以故宫之名,向全世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抛出故宫文具创意设计的橄榄枝。
“我们号召,参与者使用环保、新颖、使用的材料,设计出功能更为优化和提升的文具。”《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总编辑王翔宇表示,希望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通过日常使用的文具,助推国内文化创意与艺术设计的跨越式发展。
“破次元壁”故宫文具来帮忙
首届故宫文具创意设计大赛将面向国内外优秀设计机构、设计师及全民征集设计稿件,每代人对于“文具”的最美想象,在此得以聚集。作为新一代文具的主力使用者,当前在读的青少年们喜欢什么,故宫要向他们传达什么,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文具能为当代的流行文化带来什么?值得所有参赛者思考。
每代人心中关于文具的“哈姆雷特”能在故宫文化的加持中,碰撞出当今二次元文化流行的青少年儿童所喜爱的“故宫文具”吗?为了征集到真正能“征服”青少年的故宫文具,此次大赛还别出心裁地邀请到一批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和知乎“刘看山”作为大赛特邀“小小体验馆”参与其中。“刘看山”是一只北极熊,2014年4月1日当天在知乎上以一篇《你好,我叫刘看山》的小文章正式亮相,深得知乎用户欢喜。“刘看山”成为知乎网站官方萌物,也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互联网流行文化的象征。这也意味着,以知乎、微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将为首届故宫文具创意设计大赛提供有力支持。
从当下文创产业在年轻受众群体中掀起的传统文化热潮来看,年轻一代的流行文化体系,正以这种新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创新。“相比于他们的父辈,这代年轻人的心态更为平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更加自信,也更愿意接受传统文化的新型表达,甚至中西结合的国际化表达。他们是传统文化复兴和传播的主力军。”业内人士分析。
嵌入年轻一代的流行文化,也将成为这将成为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中国文化国际化表达的绝佳路径之一。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或将绽放新的魅力。
相关数据表明,故宫的“粉丝”群体中,30岁以下的占比高达40%,30至40岁的占24%,40至50岁的占17.5%。各个年龄圈层的“粉丝”,都将在此次故宫文具创意设计大赛中,找到记忆中的那个更美更传统的“文具时代”,领略到别具创新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新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故宫文具创意设计大赛将特设“青少年设计特别奖”若干名。作品征集时间为6月21日至7月20日,全球参赛者均可以机构或个人身份向gugongdc@renminwt.cn投递作品,也可搜索关注“故宫文具”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平台,获取详细参赛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