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幼家境清贫,但查济民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五岁便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立高级工业学校染织科(浙江大学代办)深造。
1933年,从学校毕业的查济民,投身到现代纺织业的奠基人之一、爱国实业家刘国钧麾下,进入常州大成纺织印染公司工作,并深得刘国钧器重。
查济民曾三度随刘国钧远赴东瀛考察学习。在日本学习期间,查济民就暗自下决心要把被洋布占领的市场夺回来。彼时,查济民已经有了强烈的民族感和事业心。
回国后,查济民把全部才学用于工作,大成公司也成为江苏印染企业的“龙头老大”。1936年,查济民还与刘国钧的掌上明珠刘璧如喜结良缘,夫妇同心,协助刘国钧发展民族工业。
然而,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沪苏宁大批工厂被迫停产。当时,有人劝查济民逃难到国外谋生,查济民则回答:“我要做国门之子,不做亡国奴。”
在日寇战机对常州的连续轰炸中,刘国钧呕心沥血创建的大成企业,几乎被摧毁殆尽。危难中,也就有了查济民衔命押运一百多台织布机撤退往大后方的英勇之举。
撤迁到重庆的常州大成纺织印染公司与汉口隆昌染织公司、民生公司在重庆北碚组合为大明染织公司,查济民出任经理。这位因年轻而被人称为“娃娃经理”的青年人不负众望,克服无法想象的困难,使大明染织公司迅速发展成为重庆棉纺织业的龙头,为抗战胜利和日后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穆旦曾在日军炮火中写下《哀国难》,比他虚长几岁却高了几个辈分的查济民则在烽火中誓死护送民族工业的“火种”,对家国与民族的情怀渗透在查氏子孙的血液里,而这也成为查济民一生奋斗的精神目标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