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短时间内要让所有方言迅速恢复同等的语言活力或使用频率,这既缺乏可行性,也没有必要。在此情况下,保护传承最可行的办法是开发利用,即以利用促使用、以使用促保护、以保护促传承。方言文化保护传承的主体是社会大众,而青少年是关键人群。新媒体极大地推动了方言文艺娱乐的创作和传播,青少年通过短视频关注、了解并热爱方言,使方言成为他们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对方言适度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方言梗”频上热搜,这是方言仍活跃于语言生活的表现,有用总比无用强,无须过分担心。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方言梗”走红里的那些被娱乐化、低俗化的方言,也隐藏着危机。一些“方言梗”里偏爱“土味”,仿佛可以带来接地气的感觉,但却屏蔽了地域文化之美;一些“方言梗”只顾矮化方言使用者以达到搞笑的目的,却忽视了挖掘并展示其蕴含的文化民俗及悠久历史;我们不能以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为名,就一窝蜂地刻板复制,让方言贴“土”“烂”“俗”的标签。面对这种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化现象,应注意避免盲目追求流量而裹挟着方言与低级趣味挂钩,要积极探索并鼓励多样化的方言开发应用,塑造高端、典雅、文化气息浓郁的方言形象。近年来,海派音乐人林宝用上海话演绎了多首流行歌曲,如《上海谣》用吴侬软语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上海人的喜怒哀乐娓娓道来,改编自陆游的《钗头凤》通过方言独特的韵律平仄再现了宋词的细腻唯美,在新媒体平台上累计点击量破亿,颇受好评。
其实,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共同语也从乡土语言生活中走来。可以说,方言是共同语之根,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人们的乡土之情。方言文化也是乡村文化、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它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独特的作用。
(作者:饶高琦王莉宁,分别系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