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怀唐伊条约》被视作新西兰的宪法文件,条约签订的这一天也被认为是新西兰的建国日,但自条约签署之后的数年间,新西兰多次爆发毛利人与英国人之间的土地战争,直到1934年,“怀唐伊日”才开始被纪念。直到今天,很多新西兰人仍无法接受这一天为建国日,特别是毛利人,甚至认为这是耻辱的一天,因为他们认为条约存在不公和欺骗性。不过,每年新西兰政府仍会投入经费到各种庆祝活动中,条约签署地怀唐伊的庆祝活动最为隆重,新西兰总理会参加纪念典礼和皇家海军阅兵式,地方文化团体也会进行各种毛利传统艺术表演。
记得我们全家刚移民到新西兰不久就造访了怀唐伊,当地建筑群包括毛利会堂、条约签署屋和怀唐伊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很多毛利艺术品,包括一幅讲述条约签署的画作,让人们能够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根据新西兰生活网的一项社会调查,对于绝大多数新西兰人来说,“怀唐伊日”只是被当作普通的公共假期度过,是家庭团聚的美好时光。这一天,偶有抗议者表达对条约的不满,但对于绝大多数移民来说,都希望融入新西兰社会,把条约视为历史的一部分去尊重,同时尊重毛利人以及他们的文化传统。
保护
通过语言和教育推动毛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据新西兰统计局数据,截止到2021年1月,新西兰总人口为512万,最近三次人口普查中,毛利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6%(2006年)、14.9%(2013年)、16.5%(2018年),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不断增加的毛利人口是新西兰政府对原住民保护的成果,也使得毛利文化和传统在现代工业社会有了继续保持和发展的基础。
虽然1840年签订的建国文件《怀唐伊条约》承诺保证毛利人的土地和财产权,但由于最初毛利人并未进入新西兰议会,话语权的缺失使得毛利文化迅速衰落,在濒临灭绝的危机下,20世纪60年代,毛利民族的复兴运动逐渐兴起。在毛利人的不断抗争和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新西兰政府决定遵守《怀唐伊条约》的基本精神,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毛利人教育和发展的政策,从社会各个层面为毛利文化的传承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