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为了度过炎热的夏季,采取了许多措施,既有利用冬季的藏冰来改善夏季的饮食,也有制造凉爽的环境来避暑。其中,对古人来说,最简单而又最普及的手段则是使用扇子。
▌作者 李学朴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资料图
早在汉代,能工巧匠们便发明了机械风扇,借以增加室内的空气流动。《西京杂记》卷一记载:长安城的一名巧工丁缓,“作七轮扇,其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凛。”也就是说,汉代就有人发明了风扇,只不过当时的风扇是手动的。
唐代时,风扇又有进步。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往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力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
据《唐语林》卷四记载:“玄宗起凉殿,……时暑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由此可见,这种制冷设备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较高的降温能力。
在宋代帝王的凉殿中,也有这种设备,但比起唐朝则更加豪华。宋代凉殿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而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使冷风带香,芳芬满室。当时一位姓卢的学士,在凉殿面见皇上,居然在三伏天感到寒慄不堪,不可久立,可知“制冷”效果之好。
帝王们的“奇技淫巧”也启发了高官显贵们,他们也建立起私人避暑设施,虽然比不上宫廷的规模,但也极尽巧妙之思。唐代时,一些官吏的府上,也建有专供纳凉用的水亭,这种水亭,利用机械将冷水输运到亭顶的水罐中贮存,然后让水从房檐四周流下,形成雨帘,从而起到避暑降温的效果。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正阳节。经过长期历史积淀,我国各地的端午节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活动传统,包括赛龙舟、悬菖蒲、驱五毒、吃粽子、饮雄黄酒、浴兰汤等等,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