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学校又添设了高小,更名为京师公立第二十八小学校。1928年,国民政府将首都迁往南京后,学校更名北平特别市公立第二十八小学校。此时,学生人数已经达到255人。学杂费标准为初小一个学期五角,高小一个学期一元。1934年,学校更名为北平市立新街口小学。据1935年出版的《最新北平指南》一书记载,市立新街口小学位于新街口大三条,电话西八六九。抗战胜利后,市立新街口小学更名为北平市立第四区十八保国民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大三条小学。
小学生们放学回家。可以看出当时有不少女学生在校读书。摄于1916年。
课间,小学生们在玩弹棋游戏,摄于1916年。
孩子们在校内打乒乓球,摄于1916年。
2003年,随着新街口地区危房改造,大三条小学合并到东校场小学,两年后又合并为玉桃园小学。大三条小学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它的百年变迁,却为我们提供了管窥中国教育现代化转型的视角。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图 :西城区档案馆提供
文: 黄加佳
原标题:现代艺术晚拍欣呈中国现代先驱:林风眠、丁衍庸、关良汇聚一堂! 同治、光绪以来,随着清朝对外开放门户,中国艺术遇上步向现代的历史机遇,尤其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