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利玛窦是否擅长绘画,成了本世纪国内外学者争论的一个焦点”。这说明,对于利玛窦的关注和研究,已经很难受到学科的限制,因为研究者面对的是一位博学之才,而他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决非局限在晚明时期,可以说在整个明清之际都深刻地显示着他所体现的文化传播效应。围绕这个学术焦点,众多学者在探讨其中的“印证之物”上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因为其中的史料考证,自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学术工作。在此过程中,基本形成了肯定与否定两种类型的见解。持肯定态度者,如法国学者谢和耐认为:“利玛窦仅仅表现为一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尚不足,他的全舆图以及他讲授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至少也对他的名声起了同样大的作用。十七和十八世纪的入华耶稣会士们都奉他为楷模、舆地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师、医师、画师和乐师。”日本学者大村西崖评价利玛窦:“万历十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明,画亦优,能写耶稣圣母像。”然向达在此引文注解中指出:“唯历观诸书,未云利子能画,大村不知何据,今谨存疑。”转引自向达:《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中国学者郑午昌也曾经这样写到:“自意大利人利玛窦于明万历间东来传教,作圣母像,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神态欲活。”而持不同意见者,比如中国学者向达认为:“明季西洋画传入中国,为数甚夥,然教士而兼通绘事,以之传授者,尚未之闻。”“唯历观诸书,未云利子能画,大村不知何据,今谨存疑。”转引自向达:《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特别是关于《野墅平林》是否出自利玛窦手笔,争议尚存。如陈瑞林认为:“现藏中国辽宁省博物馆传为利玛窦所作的油画,似乎不大可能出自这位著名的早期来华传教士之手,更有可能是接受了西方美术影响的清代中国画师的作品。”上述正反意见表明,在“印证之物”的考据层面上,“画家利玛窦”依然要打上长久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