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中展露钱锺书难得一见的学生姿态
批注中仅有一例有关自己未来思考方向的提示性批注。在比莱尔论库柏这一章中,钱先生难得用中文英文夹杂的句式留下了一个批注,批注已经墨色隐约难以辨认。金雯猜测内容如下:“把Cowper的nature poems 放在他的遭遇和背景下来考察,找出它们与The Seasons以及Wordsworth的nature poems的不同”。
“这里钱先生是在给自己鼓气,做出一个规划,希望能在日后深入了解自然诗从18到19世纪的变迁。可能因为这个批注凸显自己的不足,其语言风格都发生了变化,批注人犹如突然从意气高昂的年轻学者变成了低眉顺眼的学生。”这种学生立场的瞬间,金雯认为,在钱锺书已出著作中并不多见,“只有在批注中才可能发现吧。当然,我们可以认为《外文笔记》中摘抄的形式本身就是学生立场的一种体现。”
1935年,钱锺书与杨绛赴牛津。牛津大学总图书馆名Bodleian Library,钱锺书译为“饱蠹楼”,虽藏书巨丰,但不能外借,二人遂手抄笔记。赵晨鸣介绍,除了图书馆,他们还常到“牛津一条街”和各类书店淘二手书,杨绛先生曾赞叹钱锺书有双识书买书的慧眼。相比图书馆的严格规定,自己买的书就可以随性标注,“钱锺书会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录心得与评论,兼有多种语言(所见有英、中、法文)。”
在牛津的两年,在金雯看来,是钱先生能潜心攻读西学著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他开始详细记录自己阅读历史的开端。
合肥市瑶海区长江180艺术街区所在地原是一片工业厂房,为有效利用老工业厂房,保留工业文化特色,当地在旧厂房内注入现代元素,将其打造成为集创意办公、文创展示、公共阅读、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创园区。
“中国考古人都是你坚实的后盾,未来你就是乘风破浪的考古小姐姐。”近日,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高考成绩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然而,有网友却质疑考古太冷门可能找不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