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除了青铜器,二里头遗址还出土绿松石器物,1984年出土的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器身以青铜铸出主体框架,铜牌饰上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加工精巧,丝丝入扣,虽历经三四千年却无一松动脱落。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镶嵌绿松石龙形器,龙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其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堪称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让曾被认为是传说的夏王朝变成真实可信的历史。”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研学教育部成员孙晨娇说。
网格纹铜鼎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共展出弥足珍贵的夏代文物近2000件,其中一级文物112件。开馆两年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不断结合二里头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对基本陈列、展陈设施等进行了持续优化,以展现“最早中国”的深厚内涵,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210万人次。
副馆长侯玉珂介绍,2020年12月30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化展厅投入试运营,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全面复原展示以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二里头文化整体面貌,为夏文化的展示传播插上数字的翅膀。
“未来我们要做的是积极推动二里头遗址保护、发掘和研究,做好申遗的前期工作;全面助力夏文化的传播交流,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继续加强与省内外研学机构的合作,组织开展高水平、高规格的研学教育活动,打造‘最早中国’研学品牌。同时还要持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大力提升文物的科学保护能力。”侯玉珂说。
日前,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掘区域的3号坑再次出土青铜神树。据3号坑发掘负责人、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徐斐宏介绍,今年3月份,这件青铜神树残件就在3号坑比较靠中心的位置露出了一角。
犀园村遗址的发现,对于成都平原周代文化细化时间维度、复原历史文化面貌、重现社会组织形式、揭示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意义,是了解与研究古蜀文化不可多得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