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作为现象级的大型艺术活动,本次成都双年展由8个主题展版块、1个美术馆馆长峰会和17个平行展版块组成。
其中,主题展分为“多态共生”、“家园共栖”、“智能共振”、“时潮共燃”、“生态共度”、“意匠共鸣”、“民族共情”、“美育共线”8个版块,从艺术思潮、建筑营造、生态意识、时尚趋势等不同侧面展现“融”的视觉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版块题目都有一个“共”字,讲的是艺术创作实践上的共识,讲的是不同范畴中事物的和生命的共生,通过“共”的形态体现“融”的理念,是这次展览的最大特点,包括展示,也是打通了美术馆的内外空间,使艺术品与环境交融。
那么,就跟着小编一起深入地走进这八个版块吧!
首先我们进入的便是第一版块,“多态共生”(Polymorphic Co-Existence)。这个版块由成都双年展的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领衔,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艺术策展人吕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张子康,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担任联合策展人。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这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对于多样性的尊重。所谓“多态”,既指从国家、民族、地域等方面呈现出异质的、无限丰富的艺术形态和样态,也代表持续更迭和转换。而“共生”表达的则是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融、共通与互依,它是一种价值观念,强调更为宏观的全局视野。
▲丹尼尔·布伦,被弯曲的蓝色,蓝色胶粘剂乙烯基,尺寸可变,2013
可以说,这个版块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具体反映,邀请了来自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冰岛、加拿大、韩国、阿根廷、哥伦比亚、古巴12个国家39位艺术家的最新艺术创作。
在这个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经典的不锈钢作品。这件不锈钢制的圆形凹面雕塑将观者与周边环境引进对话,在寂静澄亮的不锈钢镜面与无止变幻的周边环境间相互碰撞,营造出固体的流动性与瞬时感。“这些碎片看起来非常活跃,处于不同的变化状态中”——卡普尔将碎片化的镜面定义为充满活力的物件。
▲安尼施·卡普尔,随机三角镜,不锈钢,树脂,180×180cm,2013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而重阳节最早源自天象崇拜。在古代,人们在重阳节这一日祭祀敬祖、登高祈福、赏秋游玩……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节目在演变中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犀园村遗址的发现,对于成都平原周代文化细化时间维度、复原历史文化面貌、重现社会组织形式、揭示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意义,是了解与研究古蜀文化不可多得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