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苏新平则带来了他最新的大型雕塑创作——对!就是场馆口那三个人!它沿袭了艺术家90年代以来社会关照的现实角度,这个奔走的形象出自2010年的油画《奔波的人》。艺术家以自身为原型,用仪式化的形式语言在现实逻辑里抽象出这个关于“行走”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凝结出某种具有稳定意义的视觉符号。
▲苏新平,行走的人,青铜,500×585×158cm×3,2021
而艺术家张晓刚的画面,总透着一股沉静、深思的气质,还有些说不清的无奈与忧伤。这次成都双年展上的两件油画作品,依然贯穿有“时间”这个张晓刚艺术的核心主题。可以想象,大多数人在看到《2020年三月的某一天》这件作品的名字时,都很容易第一时间想到如今仍在对我们生活造成影响的这场疫情。这也确实是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感触。而在隔离期间,张晓刚第一次尝试用极慢的速度去完成一幅画作。那手电筒射出的柔和光锥,朝着天空的方向,也指着未来的希望。
▲张晓刚,2020年三月某一天,布面油画、拼贴,200×105cm,2020
今年春天,艺术家周春芽和朋友们一同游览江西三清山。
他发现三清山的山形很像黄山,但比黄山小巧秀丽,岩壑更显奇峻,景点也比黄山集中,移步换景、放眼如画。艺术家和一同旅行的朋友们分享各自思想和感受之余,也很想要送他们些什么,但这林泉青山里只有清淡缥缈的白云。南朝陶弘景认为这山中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于是他想:送给他们这满谷云朵、满心欢喜,也是深深的情谊。而这次展出的几件作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周春芽,丹臺春曉,布面油画,300×180cm,2021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而重阳节最早源自天象崇拜。在古代,人们在重阳节这一日祭祀敬祖、登高祈福、赏秋游玩……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节目在演变中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犀园村遗址的发现,对于成都平原周代文化细化时间维度、复原历史文化面貌、重现社会组织形式、揭示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意义,是了解与研究古蜀文化不可多得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