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作者:贺云翱(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博物馆作为承载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维系民族精神、赓续文化根脉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
近年来,我国出现博物馆热。一方面,博物馆数量日益增多,全国已建有博物馆6800多所;另一方面,博物馆观众快速增长。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博物馆举办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博物馆是让历史走进当代的重要途径。博物馆丰富的藏品包含着我国经考古发现及传世的珍贵文物,蕴含着巨大的历史、科学、艺术、文化等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载体。博物馆充分利用文物资源,让文物说话,通过不同专题的展览、网络传播、学术报告会、科普读物、观众研学、文创作品等多种方式,激活文物信息,达到弘扬科学知识与科学理念的目的,这正是博物馆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博物馆是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课堂。作为开展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博物馆不断加强在文物保护、展示、鉴定、教育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同时还向社会提供科研服务、开展知识传播。博物馆不断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更多珍贵文物甚至“国宝”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广大观众在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增进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博物馆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重要渠道。近年来,许多博物馆创造条件引进国外文物展览,包括反映古代希腊、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等世界重要文明成就的专题展,受到中国观众欢迎。同时,中国许多博物馆的文物也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讲述中外交往的友谊故事,以促进中外人文合作、智慧分享和情感交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博物馆肩负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博物馆应当积极探索文旅融合与人文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成为一座城市有广泛影响的文化地标和文化品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16日05版)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