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山西前,他买了一些桂林当地少数民族的绣品、香包等手工艺品,发现在北方也很有市场。
2005年,北京高碑店政府想打造民俗文化园,邀请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来京,并给予店铺免租金等各项后勤保障政策,李老师也来了。当时的高碑店村交通不便,尽管政府不断宣传,最后还是没能做起来。三个月后,天冷了,文化园仍无多少人气,很多艺人就陆续撤走,李老师也南下辗转到了福州,后来又在厦门待了三年。那时,他谋生的方式就是将云南少数民族的蜡染、扎染带到厦门售卖。厦门门店租金贵,他只好摆地摊、赶民俗文化节。
走出山西这么多年,他走访结识了全国很多民间艺人,对多种民间手工艺品逐个进行了考察、调研。过程中当然也吃了不少苦头,他记忆最深的就是刚到厦门那会儿,一次外出他出了车祸,撞裂了肋骨。他没敢告诉家里,就在没有任何积蓄、手头只有几百元的情况下,在书店找跌打损伤的书,用上面的偏方——白醋热敷,内服跌打丸,熬制骨汤——自己给自己治疗,吃饭则是靠附近寺院里的朋友帮他拿一些寺院的贡果、面包。他忍着疼痛,一直坚持到完全痊愈。
从2009年起,他沿着黄河,又走访了山西、河南、河北和山东的好多地方,发现很多灿烂的手艺正在消亡。那一年,他也在想,能不能为家乡的文化传承做点贡献。恰好遇到山东的一个好朋友一起合作,创办公司,对方负责,生产布老虎,他则负责策划设计及市场对接。公司到过的最大的一笔订单是30万,来自北京的一家礼品公司。
李老师说:“如何让文化传承不断?我的看法是,要跳出文化看文化,跳出文化做文化,不要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工艺品,而要有软性的东西,要有一定的灵魂、故事、情怀。经过不断的收集、整理,我手上就有大大小小的布老虎款式上千种,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布老虎文化,布老虎文化还需要得到更深的挖掘,乃至不断的推广和弘扬。”
好景不长,山东的合作伙伴家里出了变故,导致加工厂破产。无奈,他又来到安徽宏村,后来又辗转到平遥古城。到平遥后,他想把布老虎的事业继续下去,就在古城租了一家门店,专做黄河两岸女红文化,被当地旅游局和媒体给予了关注。然而,他仍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愿意被困在那里,加之经历父母生病、与合作人发生分歧,没过多久,他便再次南下,开始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