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制过程中,对火候的把握颇有讲究——火太猛了,烧出的酒会有糊味,苦涩得难以入口;火势跟不上,又失去了烧酒独有的烈味,淡得如水般没有醇劲。除此之外,还要保证一定的出酒量,毕竟用来烧酒的粮食浪费不得。
当一线温热而冒着热气的酒液顺着长长的管子流入容器时,整个村庄便弥漫在一阵阵醉人的醇香中,冬日的阳光此时也显得更加温暖。
除了会烧酒,烧酒师傅还要懂得品酒。每次酿出的头酒,都会有人用一个特制的漏斗小心翼翼地接起来,先对着灶堂敬上一敬,作为孝敬灶神祖师的见面礼,再倒进炉灶中的熊熊火焰中——那窜腾起的火苗足以说明烧酒的劲度。
紧接着,烧酒师傅接上一碗新酒,趁着温热端在唇边先用舌头轻轻地舔上一舔,再喝上一小口含在嘴边反复品咂,直到额上的汗珠沿着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流入碗中。这时,主人便会意地用簸箕端来炒熟的花生,邀请街坊乡邻且饮且酌,权当庆祝这难得的好酒诞生。
每每听乡亲们说起“买饭不饱,打酒不醉”,似乎只有自家酿的酒才能敞开肚皮喝。用谷米制作的烧酒,虽不像城里售卖的瓶装白酒那样登得上大雅之堂,但在乡间用来招待亲朋好友却是最好不过——除去味道自然醇厚、清冽甘甜外,更重要的是它寓示着丰衣足食、五谷丰登的幸福日子与祥瑞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