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第一次听这句话,是一位台湾广告界导师所说。当时如刹那间恍然顿悟,我可以是有远方的,如果有枷锁,那定是自己的心框住了自己的世界。世界那么大,渺小的我想去浪迹天涯。
我叫王英,摩羯座,女汉子一枚,北京服装学院纺织品设计大三学生。作为美术生,加上本身喜好,我对多元的文化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在2014年14年夏末,决定休学一年,开启我的寻艺之旅。
在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近一年里我的世界是1个人,挎着1台单反,为了2个梦想,行走3万公里,拜访了20位中国传统工艺中资深的手艺人,见识到30多种手工艺,遍及中国60多个城市和地区,度过辛苦却富有满足感的340个日日夜夜,经历无数次的坚持,最终完成了最初的梦想。
土家族织锦大师--叶水云老师大理周城扎染
湘绣大师--江再红老师厦门珠绣
除了个人的努力,在这一路上我非常幸运遇到了支持我,给予我机会,鼓励我并一路为我加油助航的导师,同学,路遇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以及陌生的人们。旅途中,每一次面对面的拜访,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每一件手艺都是手艺人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表达。看到手艺人对传统手艺的坚持,也看到他们对手艺传承的忧虑。很多根本不能养家糊口的技艺完全靠着手艺人的坚持。我以一个追随者的身份,不禁感触良多,谨以此记。
在我个人内心极兴奋的同时,却同时多了一些微妙的情感,尤其是通过走访这么多的地方了解到的整个民族手工艺的发展状况,如果说一开始是出于喜好,去看看,去作为旁观者,驻足欣赏,经历过真实的见证这些历经千年,从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岁月的见证,智慧与勤劳的传承之后,有太多打动我的东西,我想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做点什么。
我想把我的旅程写成一本书与旅游爱好者以及对手工艺热爱者分享这一年的行走。这本书将会记载途中我去拜访的手艺人时候所发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艺术,技术,以及未知的自己。
刘大炮老师的故事
[刘大炮老师的故事]我在几年前的一本书上看到凤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刘大炮老师的报道,当时他特别希望上级扶持能新建一处比较宽阔的作坊,以利于蓝印花技艺的传承。自此认识了他老人家。我初见到他时,面前是一座很普通的老房子,没有装修,也没有拥挤的游人。眼前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很普通的老人,我内心想,这竟然就是湘西最负盛名的蓝印花大师,刘老师并没有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而把我拒之门外,很亲切的把我请进院子里,院子里摆着几口大染缸,看起来已经很久未曾用过,长了些青苔,仿佛看到当年刘老师在这几口染缸前忙碌的场景。一层两个房间,一间用来接待客人,一间是展览室,来凤凰采访民间技艺的人少不了要来他的家庭作坊,但是刘老师年纪大了,很少染布了,老人的儿子继承了手艺坚持做着,但是小院子逐渐平静了下来。
精致古朴的蓝印花织布,也许在现代的电脑技术发达无比的衬托之下,显得不是那么纷繁多姿,但独一无二的制作原理以及技巧都是限量版的。由于资金的缺乏以及传承人的递减,蓝印花技术因此未得到及时的更新。祖国有我们引以为傲的手艺,却正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希望更多的设计师能认识到祖国的传统文化有多么的丰富,尊重固有之物,为复苏手工艺而努力。莫里斯的《乌有乡》里描述了一个凭手工艺兴起的社会改革创建的理想国,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人人有所依。非常美的理想世界。
2015年回到学校后,我在北京服装学院天工传习馆做了三场分享会
2016年3月在北京服装学院成功举办了《少数民族服饰及手工艺汇报展》
我曾一个人走的潇洒,走的辛苦,走的困难并容易,走的义无反顾并收获颇丰。将一切内化于心,述之成文,人生需要出走,出走时你看到的风景很多,何不让出走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去看看民艺的神秘世界,也许会有我们一起去亲自探索,亲自去体验,丰盛自己,同时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尽一点微薄之力,创造奇迹的机会!
希望能通过这一本书,跟更多的朋友分享这一路的故事。
意大利时间5月1日,为期11天的意大利佛罗伦萨第82届国际手工艺展于佛罗伦萨闭幕。“与而”品牌设计创始人,旅意归国布依族设计师樺玥霖携与中国非遗传承人联合出品的作品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