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技艺 > 正文

民艺生活周丨马函:以刀为笔 以皮作纸

2017-01-10 15:02:09  文并摄/杨红军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从刀到鞘 一发而不可收

就像那个年代所有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一样,马函小时候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脑子里总琢磨着要自己动手做出点什么才好。看到家里附近的旧工厂有什么废铜烂铁,马函便跟小伙伴们一起捡回来,敲敲打打做出一两件像样的“武器”才算完事。

“那时候最普通的就是拿一枚大洋钉,然后把它放在火车铁轨上,等着火车一开过去,钉子也就变成了一个薄薄的小铁片,稍稍打磨一下就成一把小刀了。”马函憨笑着说,喜欢刀具也许就是从十来岁开始的。刀具做了一把又一把,可是刀鞘从哪儿弄却成了一件头疼的事,买刀鞘不仅贵,而且尺寸和款式也不合适。思来想去,最后马函开始自己做起了刀鞘。

白手起家,自然是难之又难。做刀鞘的皮料最初还是从走街串巷裁猪皮做皮带的小商贩那里买来的,“那时候也没什么工具,裁剪皮料就用家里的剪刀。遇上要打孔的时候,就先用铅笔在皮料上标记出来,然后再用钉子往标记的地方钉,钉子打透了再拔出来。后来觉得这样做太费力而且还不好看,就买来了一个小电钻,换上不同尺寸的钻头就能打出不同大小的孔了。”

刀鞘的问题解决了,马函又有点闲不住了,开始做起来各种各样的小物件,什么小卡包呀,钥匙扣呀,他能做的东西越来越多,“野心”也就越来越大。

到如今,36岁的马函已经算得上是一把做皮具的好手了,小到钥匙扣,大到背包、护具,他做出来的活儿越来越精细。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传十,十传百,来找马函订做皮具的人也就络绎不绝了,想来跟着他学艺的人也是一拨接着一拨。


(根据设计好的图案,马涵用不同的工具在皮料上雕刻花纹图案)

(根据设计好的图案,马函用不同的工具在皮料上雕刻花纹图案)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说自己是做皮具的”

从做刀,到做皮具,再加上一件件称心顺手的工具,马函从来没正式拜过师学过艺,一直都是自己“瞎琢磨”。虽说不拜师,可学费可没少教。“从十几岁开始做东西一直到现在,一直在交学费,交的学费就是一件件失败的作品。你们别看现在我这边摆着这么多成功的作品,其实做失败了的比这要多得多。一件成功作品的背后肯定有十来件失败的作品做铺垫。”

做皮具的也有自己的小圈子,圈子里的好友也会经常切磋一下技艺。要是谁遇到好东西了,就拿来大家一起研究研究。如果看到身边的人做出了一件不错的东西,那自己心里肯定不服气,暗下里一定想着要超过他,“就像是赛跑,不管跑在你前面的人是谁,你总是想要超过他的吧!”

有时在街上看到路人背着一款做工考究的背包,马函也会经常走上前去,问问人家可不可以拿来仔细看看,“当然也会有碰钉子的时候,人家跟你素不相识,凭什么要把包拿给你看呀?遇到这种情况,自己心里也很理解。”

提到自己的学艺过程,有一件事让马函念念不忘,他说那是自己第一次主动说自己是做皮具的,也是最后一次。

那天,马函在街上看到一家店面的橱窗里摆放着一副日本盔甲,甲片都是用手编棉绳串起来的,头盔里面还藏着一个皮质的面具。他一下子就被这个皮质面具的做工吸引住了,“因为一般这样的面具都是金属打制的。其实当时我心里也知道那个面具是在模具上一点点擀出来的,可我就开始想如果要是全部用模具的话,要怎么做才能做出来呀?人的面部结构复杂,如果用统一的模具的话,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好看,人戴着也不舒服。”

站在橱窗前想了大概有半个来小时,店主看到马函后,走出来,说:“这套盔甲全北京就我这里有,做工都是来自日本的。”

马函说:“我也是做皮具的,觉得皮面具做得很不错。”

“噢噢,这样呀。那你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出来?如果做出来了,可以拿来给我看看。”店主就这样将了马函一军。

不能说出来怎么用模具做出这样的面具,马函觉得很丢人,回到家后一直耿耿于怀,也就没了做其他活儿的心思。就这么日思夜想了大概半个月后,马函终于推开了那家店铺的门,他找到店主,说:“我想出来怎么做了,其实也不是很复杂的工艺。我可以先做一个普通的阳模具出来,然后再用炒了的沙子做阴模具,这样不仅能解决人脸结构复杂、不易定型的问题,而且还可以用炒过了的沙子来吸收皮革里的水分,定型效果会更好。”

店主听完后,整个人都傻了,小声对马函说:“兄弟,你要是做出来成品后,千万不要卖价便宜了。”

也是不打不相识吧,自那之后,店主跟马函有了业务上的往来,经常请他做一些比较棘手的活儿。


(一针一线,马涵至今仍坚持纯手工缝制)

(一针一线,马函至今仍坚持纯手工缝制)

做活儿像旅行 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

“我不喜欢批量做同一款东西,一样东西做出来,觉得没有改进空间了就不做了,开始给自己找新的课题。那就好比喜欢旅行的人,他肯定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呆太久的时间。”马函说。

做东西当然要卖,但首先还是要自己喜欢。有点小“任性”的马函说他做东西首先要看自己是否感兴趣,“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实在推脱不掉就只能应付着做出来。要是遇到自己喜欢的,那可就像是着了魔,一定得做到让自己和主顾满意才罢手。”

有一次,一个主顾要为一把刀订制刀鞘。第一眼看到那把刀,马函就觉得喜欢得不行。为了做好刀鞘,他前前后后琢磨了两个多星期,这之间还不断与主顾交流意见,希望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让彼此都满意。

在做东西的过程中,马函还会把过程拍成图片发给主顾,一方面方便主顾提出修改意见,另一方面也是保证自己做出来的东西绝对是纯手工的。

马函做东西一般都没有图纸可以参照,他说:“原来做东西时还会画画图纸,后来就干脆不画了,所有的想法全在自己的脑子里,画出来反而会限制了一些新想法。”自己做东西如此,教学生也是这样,“我不像其他老师那样会准备一套又一套的图纸给学生,然后按部就班地来教学。我就直接问学生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再根据大家的兴趣爱好来分别教。遇到自己也没做过的,那我们就一起来尝试。”

在马函看来,于己,于人,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


(工具的不断发明和改进让马涵的很多想法变成了现实)

(工具的不断发明和改进让马函的很多想法变成了现实)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