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年间是大明末世,古代笔记中所记载的各种妖异不绝如缕,跟鸡有关的尤其多。明代学者谈迁在《枣林杂俎》上记载:崇祯七年,冬月薄暮,有大量的沙鸡“群飞过都,如风成阵”,沙鸡是一种大如鹧鸪的鸡,“毛色浅黄,足五指,有细鳞如龟纹”,这种鸡的集体出现往往征兆着兵祸,不久,后金军队攻入宣化府。清初吴伟业在《绥寇纪略》上记载:崇祯十年,京师宣武门外斜街的一户人家突然有一只白鸡发生变异,羽毛鲜洁,嘴和脚变得赤红,有个姓应的孝廉见了,满面凄恻地说:“这恐怕是亡国之兆啊!”
“牝鸡司晨”大概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母鸡突然打鸣,被看成是女人干预朝政的征兆,从赵飞燕到武则天,没少被朝臣在奏章里这样比喻,这无疑是男权世界对女性的一种侮辱,不过在古人心中,此种观念却根深蒂固,清代笔记《庚己编》的作者陆粲亲身经历过这么一件事,家里的一只老母鸡孵蛋很长时间,就是没孵出小鸡来,不仅如此,突然有一天“冠赤尾长,能鼓翼高鸣”,最最奇葩的是还追着其他母鸡交尾,“未几,家大疾病”……估计这只在陆粲看来带来祸殃的老母鸡,肯定逃不了下锅进肚的下场。
毛色变异、变性打鸣固然可怕,但最可怕的还是鸡突然说了人话。《履园丛话》写了乾隆十年的一间怪事,东乡黄渡地方有一家姓劳的,家里养了一只雄鸡,有一天突然开口说话,说的是“大家要活命”,家里人觉得这鸡是妖怪,将它杀了,“未几以诉讼破家”。《三冈志略》写明代嘉靖年间,高桥镇一户人家所养的鸡突然做人言,说的是“烧香望和尚,一事两勾当”,大家都不懂什么意思,后来赶上庙会,镇里很多妇女去庙里上香,恰好倭寇杀来,“大肆焚掠而去”,村民们才知道原来那只鸡是在报警。
春节临近,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作坊正抓紧时间制作年画,供应节日市场。朱仙镇木版年画线条粗犷,形象夸张,构图饱满,色彩艳丽,题材多为吉庆和戏曲故事,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