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日本最出名的禅宗文化传播者,铃木大拙在《禅学入门》一书的行文中亦不乏流露出优越心理,认为日本禅宗是亚洲佛学进化中的相对完善状态:禅宗发源于中国,但是那里已经没有纯粹形式的禅……在日本,禅仍然雄浑刚健,也可以看到正统的元素;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那是由禅修和参公案的结合。
在一些西方学者看来,禅画这一概念也形成于日本,或在日本得到了全面发展。例如,深受日本文化影响的德国禅宗史家杜默林(HeinrichDumoulin)于1982年发表论文《日本禅宗的几个方面》(SomeAspectsofJapaneseZenBuddhism),文中明确认为禅宗起源于印度,禅宗思想属于中国,但在日本得到了全面完善。
最早关注中国禅画这一类别艺术的是瑞典籍学者奥斯伍尔德·喜龙仁,他是重要的早期海外中国艺术史家。1936年,其著作《中国画论:自汉代至清代》(TheChineseontheArtofPainting:TextsbythePainter-Critics,fromtheHanthroughtheCh'ingDynasties)曾谈及禅宗与画的关联,此书1963年增补再版时,选用了南宋禅画家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作为唯一的扉页插图。1956年,喜龙仁在《中国绘画:大师与原理》(ChinesePainting:LeadingMastersandPrinciples)一书中专门单列“禅画家”一章,只是行文论述中,他较为保守地避开了明确的概念定性。喜龙仁的研究成果首次将西方艺术家的视野引向“禅画”这一特殊的东方绘画类别,同时反向地将“禅画”的概念迁回中国艺术史与中日文化艺术传播史。
可见在20世纪前期,西方艺术界比中国本土更早地发现了禅画的特殊性,西方学界接受禅宗文化后,禅宗绘画的概念与范畴逐渐形成。由于当时日本的禅画收藏是西方学界认识中国禅画的直接渠道,因此被称为“日本画道大恩人”的中国禅僧牧溪(亦作牧谿)成为最受重视与推崇的中国禅画家。
新华社郑州3月8日电(记者桂娟、史林静)3月8日,《太平有象——汉唐乐舞展》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展,共有100余件汉唐时期乐舞陶器展出,生动呈现汉唐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以其开放包容的态度,吸引了众多域外来者,漫漫丝路上不乏商人、遣使、僧侣、朝圣者们往来的身影,带动了丰富而多元的物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