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

“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
2021-11-12 11:30:21 北京青年报

大足石刻,是指重庆市大足区境内石窟及摩崖石刻的总称,包括6家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众多省市级文保单位,其中以大足北山、宝顶山、南山为主体的大足石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委批准的“世界遗产”。大足石刻以两宋遗存为主,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纪石刻造像的最高水准,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近期,“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呈现了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和动人的艺术神采。

净土往生:童子有寓意

进入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原位于大足北山佛湾石窟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龛(图1),龛高近5米(原大复制),是依据《观无量寿佛经》雕刻而成,表现西方极乐净土的庄严和美好。观无量寿经属于净土三经之一,叙述释迦牟尼佛为信众讲述阿弥陀佛(无量寿佛)身相和极乐净土庄严的十六种观想方法,因此在表现该经的美术作品(经变)中,大多要在画面两侧绘制或雕刻十六种观想的画面,此龛两侧便作如此设计,敦煌莫高窟中的同题材经变画也是这种布局。

1

图1,大足北山佛湾石窟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龛

这件完成于晚唐的杰作,在正壁上方表现了西方三圣和所处的天宫楼阁,楼阁间有天人在闻法和礼赞;下方则雕刻城墙与栏楯结合的往生空间,表现九品往生景象。西方三圣跏趺坐于高大的莲座上,顶上有富丽的华盖。在佛像莲座两侧,雕刻了众多菩萨像,寓意佛法隆盛,宣赞净土庄严。在佛像顶上的华盖上,有天人和凤鸟环绕,还散发出四条蔓延至龛外边框、呈对称状流转飘扬的“光束”,其每一个流转形成的圆圈中表现化佛,这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创作。在龛顶部中间雕刻一朵大莲花,两侧各有一朵水滴形的云团,两朵云团均是从天宫楼阁散发的“光束”中幻化出来的。在云团内表现了各种乐器,这些乐器在佛陀说法时会不鼓自鸣。据佛经描述,释迦佛说法时,眉间白毫放出金色光,照遍十方无量世界,十方诸佛净妙国土也因此出现在众人眼前。像龛两侧壁化生莲台上的众多佛、菩萨,应该就是十方诸佛净土的象征,也是佛陀说法时的神通显现。

北山佛湾石窟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龛的下方表现了九品往生的画面。所谓九品往生,是说信众所获功德的福报有深有浅,据此划分上中下三个等级,各个等级又有三品之分,合起来就是九品。这种差异,决定了其人在往生净土世界时所受到的礼遇不同。

在大足石窟中,最清晰表现九品往生画面的是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18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龛(图2)。与北山佛湾石窟第245窟观无量寿佛经变相龛宏大说法场面不同,大足宝顶山变相龛更为通俗易懂。画面上部是近乎圆雕的西方三圣,下部在栏楯和拱桥间雕刻九个往生场景,并附有相应的题记,此外还在龛两端崖壁上各雕刻了八幅图,对应经典中的十六观。西方三圣中的主尊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双手施弥陀定印,其下方有四尊站立的菩萨,中间两尊菩萨手捧莲花灯,此为接引西方净土的象征物。菩萨下方有三个童子,或礼拜或持物,像颜美好。童子是上品上生者往生到净土世界时的模样,他们获得了佛、菩萨及天人的盛大欢迎。

2

图2,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18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龛(局部)

实际上,在每一幅往生图景中都有童子出现,他们都是往生者,或坐于莲台上双手合十,或骑跨在栏杆上玩耍。其中还有几个童子坐于莲花中还未出世,这是因为他们前世有很大恶行,临终前幸得闻佛法而往生净土,但需要在莲花中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后,才能洗去罪业而获得新生。

有意思的是,这种童子骑跨于栏杆间玩耍的往生场面也在宋代墓葬中出现,比如大足龙港镇报恩村宋墓出土的勾栏童子像(图3),就是雕刻了这么一个可爱童子,他正淘气又憨态可掬地翻过一面围栏。墓葬中出现这种题材的石刻作品,应该是寓意着墓主的新生,这种新生不排除借鉴了九品往生的内涵,毕竟承载了善恶果报和往生思想的净土信仰,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佛教思想。

3

图3,大足龙港镇报恩村宋墓出土的勾栏童子像

圆觉问法:菩萨的救赎

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29号圆觉道场,窟内高、宽各有6米多,进深近11米,是大足地区最大的洞窟。窟内正壁中间雕刻毗卢遮那佛,其两侧分别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在毗卢遮那佛对面有一圆雕跪坐、双手合十的菩萨,是窟内左右壁十二尊菩萨的代表(化身),他正在向佛陀问法。这十二尊菩萨称为圆觉菩萨,他们与毗卢遮那佛互动,构成了《圆觉经》的经典场面。药师佛是东方琉璃净土世界的教主,与其对应的则是教化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阿弥陀佛,二佛与毗卢遮那佛组合在一起,反映了民间信仰的多元性和世俗性。圆觉道场中的圆觉菩萨,头戴有多组卷曲花鬘的宝冠,花鬘间有化佛。菩萨脸形圆润,五官精致,呈现年轻女性的秀美气质。这些造像的衣饰虽然颇为厚实,但衣纹圆润饱满,线条流畅舒展,丝毫不见有任何生涩之处,整体呈现出一种出尘脱俗的气息。

同样表现菩萨题材,大足北山第136号转轮经藏窟呈现了另一种艺术风格。洞窟正中石刻转轮经藏,华美壮丽。所谓转轮经藏,是汇集经典并置于转动的轮子上之意,象征法轮常转。该窟主尊为释迦佛,两侧侍立迦叶、阿难,以及观音和大势至两位菩萨,两壁还雕刻了六尊菩萨,其中有四尊被认作观音造像,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菩萨信仰之盛,尤其是观音信仰与世俗生活的关联更为紧密。

这些观音造像中,有一尊六臂的日月观音保存特别完好(图4)。这尊观音像的造型手法与宝顶山大佛湾圆觉道场的菩萨有明显差异,其帽冠像是一个装满鲜花的花篮,充满了生活气息,而后者卷曲的花鬘和化佛更具有神圣的仪式感。菩萨胸部的璎珞尤为精细华丽,但衣饰的雕刻却趋于平面化,与大佛湾圆觉道场菩萨的那种饱满圆润样式区别明显,显示出匠师们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宝顶山大佛湾圆觉道场造像,与大足比邻的安岳县石羊镇华严洞造像很接近,后者同样是宋代石刻的巅峰之作,但年代要早于大足,因此当地人流传大足宝顶山圆觉道场的雕刻技术师承可能来自于安岳,而大足北山转轮经藏窟则应该是代表了另一种雕刻传统,更注重世俗审美趣向和装饰意味的表达。

4

图4,大足北山第136号转轮经藏窟日月观音像

大足石门山石窟第6号西方三圣和十圣观音(图5),也是一处重点突出观音信仰的道场。石窟正壁表现以阿弥陀佛为主尊的西方三圣,两壁下部各有五个净瓶,瓶中化生出莲叶和双茎莲花(莲台),每组双茎莲花上跣足站立着一尊观音,共有十尊观音,题记称之为十圣观音。这些观音手上的持物各不相同,其中就包括了广为人知的杨柳观音、数珠手观音、如意轮观音等造型,最为难得的是,这些造像都有题记,从而使我们能够获取准确的造像年代和功德主的信息。十圣观音题材主要流行于南宋的大足地区,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千手观音所演变出来的,不过从题记中可以看出,十圣观音之名在南宋时便已成为一种固定的说法。

5

图5,大足石门山石窟第6号西方三圣和十圣观音

《妙法莲华经》中的《观世音普门品》言:“若有无量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句话中的重点是一心称观世音(观音)名号就能获得解脱,这对于世俗的信众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净土信仰与观音信仰相结合,再现了隋唐以来“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民间佛教信仰盛况。

修行求道:信徒的宏愿

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大足宝顶山大佛湾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处中国晚期石窟的集大成之作,是一位名为赵智凤的修行者发下宏愿开凿而成的。赵智凤生活于南宋晚期,早年出家,后募集资金,选址大足宝顶山开窟造像,历70余载而成,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20号的僧人形象者被认为是赵智凤(图6),他留有短胡须,左手持经荚,右手上举作说法状,身着交领式衣装,外披袈裟,身后有佛塔。

6

图6,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20号的僧人形象者被认为是赵智凤

赵智凤左下壁镌刻两行字:“天堂也广地狱也阔,不信佛言且奈心苦。”右下壁镌刻“吾道苦中求乐,众生乐中求苦”,皆有劝诫世人莫作恶、勤修行、乐解脱之意,这与整个石窟的教化功能是完全相符的。宝顶山大佛湾将净土、地狱、孝行、禅修、涅槃、发菩提心等多种类型场景组合在一起,形成宏大的叙事性图像,成为有别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皇家主导开凿洞窟以外最大的民间修佛道场。

在大足石刻中,还有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需要提及,那就是“自残”苦修的柳本尊。柳本尊活跃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四川地区,屡有神异,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石窟中雕刻的“柳本尊十炼”场景。在川蜀地区,以安岳石羊场毗卢洞、大足宝顶山大佛湾、大足宝顶山小佛湾三处“柳本尊十炼”最具代表性。柳本尊十炼,包括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心、炼顶、舍臂、炼阴、炼膝。

过去有观点认为,柳本尊十炼是一种密教的修行方式,清华大学李静杰教授对这一造像题材做了深入的分析,认为这十炼中除去炼心外,其他九种皆是为自我自身布施、供养诸佛的行径,这是大乘菩萨修行六度、成就佛道的关键所在,其依据多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上的关联事件、感应事迹)和华严经教义关联。

继而,李静杰进一步考察了毗卢遮那佛的宗教内涵,指出柳本尊为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或二者本为一体。出自于大足小佛湾的一尊圆雕柳本尊像,头戴四方平顶巾,巾上化佛(毗卢遮那佛),缺右眼、左耳、左臂,这些缺失的部位皆为布施供养诸佛了。该像还有一显著特征,就是胸部有自内而外燃起的火焰,据此可知这是十炼中的第六炼——炼心。

护法传承:修复即修行

展厅中展示了多件罗汉造像,但可惜的是,这些罗汉的头部都被破坏或被盗窃了。罗汉信仰主要依据是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兴起于唐代,盛于两宋。据佛经记载,释迦佛于拘尸那迦涅槃后,大弟子迦叶主持了佛教史上的第一次法会集结,然后以神通力入鸡足山,自延寿命,直至弥勒下世成佛而出。以迦叶为代表的五百罗汉或十六(十八)作为传承佛法和护持佛法者出现,在五浊恶世的末法时代显得意义极其重大。展厅中展示的多为大足万古镇大钟寺遗址出土的罗汉残像,动态各异,想必这些罗汉破坏前脸上的像容生动并富于感染力。

在展厅出口处,有大屏幕播放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8号千手观世音变相龛的修复纪录片。千手观世音变相是巴蜀中晚唐、五代石窟较为流行的题材。大佛湾第8号千手观世音变相龛主尊头戴有多尊化佛的高大宝冠,通身黄金色,额头中部有一竖眼,胸前双手分别作合十、结弥陀定印、施禅定印,身体及头部周边的手则执各种法器和结不同的法印,每只手掌中均长有眼睛。

据千手千眼大悲心经载,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于往昔闻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为利益一切众生,乃发具足千手千眼之愿,而即刻得其身。大佛湾的这处千手观音,在历经了八百多年的岁月后,早已经是各种病害缠身。2008年,“大足宝顶千手观音抢救加固保护项目”被列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后历时八年才告竣工。该工程是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对此后石窟保护和修复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过其间对于修复的权衡与取舍,却引发了更广大范围的讨论与思考。

大足石刻的存世文物非常丰富,但绝大多数位处山野间的窟龛中,文物的不可移动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展览的精彩度,但仍然有数量可观的石刻原作呈现在观者面前,比如出自于大足小佛湾的释迦佛、禅定观音,皆为大足石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此外还有一些窟龛中的残件、造像头部,以及部分世俗题材石刻同时展出,从多个层面呈现了大足石刻的多样性。不过,要获得更好的观感体验,还是要到现场观摩,那样才能真切感受文物所处原生空间的文化内涵,感悟古人对生命的厚爱和对来世的憧憬。

展览: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

地点:国家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