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正文

刘伟鹏:清之奴性是对中国文化最大的伤害

刘伟鹏:清之奴性是对中国文化最大的伤害

清是怎么做到疆土如此之大的?

一 横向和纵向对比  外人和前人评价

我们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以及当时的客观描述、和基础事实这三个方面,来讲一讲清倒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

在做以上对比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下清当时所处的环境。了解这个,有益于我们能更清晰的了解发生在清的诸多事宜。

清是一个特殊的王朝,它的特殊在于期面临的外部环境的特殊。在清朝建立时期,世界已进入近代史数百年,当时中国被西方列强包围,俄罗斯的势力扩张到了太平洋沿岸;英法的殖民活动已在印度开始;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的殖民势力到达东南亚。并且后期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西方国家从农耕渔猎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生产力爆发式增长,彻底甩开东方。清面临的是一个处于面临西方殖民威胁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点是清比其它王朝更为复杂的地方。

金文“清”

金文“清”

在此特殊环境下,清在领土上实现突破,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而清之前的明,国土面积才不到400万平方公里。此外,清的人口数量也快速增长,突破4亿,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个人口数据一直维持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人口优势是中国在近代虽遭磨难却最终能反败为胜的关键因素。且清的耕地面积突破18亿亩,也为历史最高值,是小农经济的巅峰。是为了不起的成就。

概述清,我们再对比一下另一个统一华夏的异族——元。元和清的不同点在于,元得到天下是一路实打实打出来的,从统一蒙古部落,到灭金国、灭南宋,打到多瑙河畔,并吞八荒。而清入主中原则略带运气,因为彼时明朝要应对北边和蒙古和西北准格尔汗国,以及青藏高原方向的和硕特汗国和李自成、张献忠的内部叛乱。清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得到政权,确有运气成分在里头。

这两种得天下的方式决定了两个朝代的在自信心和处事态度上的不同。武力强大使元朝统治者极为自信,而清则在心理优势上不明显,所以会以高压手段来驯服民众,以绝其反抗之心,包括历来被诟病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血腥民族压迫政策,以及文字狱和闭关锁国等,都是初期心理不自信的表现。所以清朝实施的若干政策,会有部分被认为是出于防范汉人实现统治阶级利益的目的而宁愿放弃与世界接轨的机会、损害了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举动。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9月,英国派出的特使马戛尔尼到达热河(承德)行宫,拜见了乾隆皇帝。(资料图/图)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9月,英国派出的特使马戛尔尼到达热河(承德)行宫,拜见了乾隆皇帝。(资料图/图)

在《马戛尔尼日记》中,有对清朝较客观的描述。马戛尔尼当时代表英王乔治三世来朝贺乾隆八十大寿。这位首次访华的西方国家代表在游历大半个中国后,给出了一个结论性的评价。他说“(中国)自被满洲鞑靼征服以后,至少在过去的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野蛮人。”马戛尔尼提出通商的要求全被拒绝,他们送来的包括钟表、蒸汽机等代表当时西方最先进科技文化成果的礼物也被当作奇技淫巧丢进圆明园仓库。英国使团警卫准备已久的连发枪操练仪式也被拒绝。归国之际,马嘎尔尼由北京出发,几乎纵穿中国腹地。一路上,他细心观察,似乎对这个看似庞大的帝国有了更真实的了解,他看到普通汉民百姓有着惊人的贫困;满洲官吏们总是任意处罚和凌辱穷人;没有合理的法律制度;民众麻木,官员贪赃枉法;军队毫无纪律,军备一塌糊涂,看似庞大实则不堪一击。马嘎尔尼分析说,这种畸形的民族性格是满洲统治者精心塑造的结果:“就清廷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汉),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汉)的性格。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而同样是来自于国外友人的记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万历年间在中国游历留下的日记则另一幅景象。利玛窦在《中国扎记》描述明朝,“这里物产极大丰富,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丽,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 他还盛赞中国:“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他甚至感概“柏拉图在《共和国》中叙述的理想王国,在中国早已付诸实现。西班牙人门多萨在《中华大帝国史中》也说, “每个城市里都有一个大地区,其中有很多给穷人、瞎子、瘸子、老人、无力谋生的人居住的房屋,这些人就居住在所说的房屋里,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始终有充分的大米供应。他可以在上述的大馆舍中住到死去,此外他们在这些地方养得有猪和鸡,因此穷人无须行乞而活下来”。这些对明朝的记录,部分情节或有夸张之处,但对比来看,还是能说明明和清在对比上的某些问题的,特别是对待穷人。

这是外人对清朝较为客观实际的描述评价。具体细节我们会在文中“统治能手”和“史上最勤政政权”等章节分别提到。

在文学艺术上,清也呈现出与明完全不同的状态。明代作品以白话短篇小说为多,盛行的“三言二拍”等拟话本,大多都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面为主,其中爱情婚姻题材占重要地位,表达的是人们对爱情婚姻的自主要求和对封建观念的批判。此外,描写市井生活、揭露统治阶级黑暗、体现明时期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作品也是重要主题之一,这些作品,往往生活意味足,故事性强,在讲述中都有对生活情节的描述,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人们对物质生活有了阶段满足后在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体现。而清代小说则主要是批判,《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等作品,无一不是批判。批判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抨击官场的窳败和黑暗,揭露制度的弊端和罪恶,预见封建社会必然没落和崩溃的趋势,这些都是在压抑状态下对现实的呐喊,很能说明社会和制度中的某些问题。

今天以清朝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尤为繁多,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朝代离我们最近,信息留存最多,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朝代的丰富和多面性:它既强大又虚弱,既在表示亲近又苛厉严酷,既接纳包并又固执排异,执政者个体勤勉劬劳,统治阶层骄奢淫逸。奴性、反叛性,科学性,等等各种特性都在这个复杂的环境里得到体现。如此丰富多元,故事怎不精彩。

二  打疆域难  守疆域更难

前面一章我们说到了明朝后期中国内外局势的危急。内外势力对中原形成压迫之势,而明朝已趋孱弱,根本无力应对这种局势。

此时崛起的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皇太极先征服内蒙古和朝鲜又统一汉地十八省,再统一台湾;并和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两国疆域,从法律上确立了东北地区是中国合法领土的地位。加上康熙的一系列举措,外蒙古、西域(即新疆)西藏和青海都入清朝版图。

清朝面积突破130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历代王朝之最,这个数据一直保持到了1860年,时间超过100年,这个意义极为重大,这是中国版图获得国际认可的关键时间。西方列强从1840年开始起不断入侵中国,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清朝对新疆、蒙古、东北等地的圈定,长城以北的土地、以及西藏等地将极有可能成为俄罗斯或英国的势力范围。

1689年,清击退俄罗斯后与之签订《尼布楚条约》,签订之时,清朝使用的正式国名为“中国”,中国的范围包括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这一界定为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清朝发展时期,正逢第二次工业革命席卷全球,世界工业技术突飞猛进,外国军队武器更新换代,清朝如何守住疆土,才是最关键的。

历来王朝对领土的控制都遵循一个规律,即王朝兴衰与面积成正比,王朝初兴时,面积一般小,之后随着实力上升面积逐渐变大,到王朝末期,实力下降,面积又变小。而清朝不一样。清朝维持顶峰面积长达100年,直至灭亡前,和巅峰相比减少的并不多,仍有1100多万平方千米。

清是怎么做到的?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清朝改变了大家对领土的概念。

在清之前,领土只是势力范围,势力范围容易随着国家的强大弱小而扩张或收缩。而清朝时期的领土则是国家的固有领土,固有领土不会随着实力变化而变化,这和我们国家现有的领土概念一样,不存在有领土伸缩差别的问题。

除了观念上的改变,清朝在管理政策上的有效合理也很关键。

蒙古、东北、新疆和西藏,这些地方是历来统治的难区,而清朝却能在这几个地方进行有效管理, 这足说明清朝在管理上的过人之处。

清在在建立将军管辖区,对东北实行军事化管理;在蒙古设立的是盟旗制,这种制度由八旗制演变而来,也属于行省制的一种,盟旗制中的各级官员皆由中央任命;在新疆地区,清朝设立伯克制和军府制两种不同的制度,伯克为世袭,军府制为将军管辖,这两种制度,有效保证了清朝对这一地区的军事控制;对西藏,中央通过驻藏大臣进行管辖。依靠这些制度,清朝对边境地区的管辖完成了中央集权,这一点是其他王朝都没有做到的。

依靠这些制度,清朝在对外敌侵入的过程中,虽失去了包括外东北在内的一些领土,但内东北、南疆和北疆等领土的主体基本得到了保留。

草书“清”

草书“清”

三  保护人口难  增涨人口更难

因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缓慢和战争破坏等因素,中国的严重,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很缓慢,到明朝时约在1亿左右。清朝实施的“休养生息”政策还地于民,缓解了人地矛盾,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再加上新生人口人头税废除等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粮食问题解决,人口便快速发展起来。经过一百多年的稳定发展,到道光年间,中国人口突破4亿。我们都知道,人口多虽然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但它最大的好处是让一个国家有了走向强大的基础,并且不容易被征服、被殖民。人多力量大,人海战术、人口红利,都是以人口众多为前提的。

四  勤政达人  管理能手

历来对清朝的的评价中总有“勤政”这一条。研究者们都认为,清朝一干皇帝,没有一个是懒政的,他们个个都很勤奋。从康熙到道光,个个都是日理万机的超级体能怪。我们读历史时好像总看到清朝在往外赔钱,一笔一笔,数额都不小,这多少会让人有疑惑,总往外掏钱,不得掏空家底呀?事实上,正是得益于各届执政者的勤奋,在如此大的债务压力下,清朝经济不但能顽强支撑,还盈余不少,清朝各时期的GDP都排在世界前三的位置。

同时清朝也被誉为最聪明的管理者,他们虽然也脱不了剥削百姓以养皇权的套路,但他们总会给百姓留点儿余地,让百姓手里总有点儿盈余。从康熙年间开始推行的“摊丁入亩” 等惠民政策,就旨在给百姓减轻赋税,减少负担,让老百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维持了较丰足的生活水准,这也是清朝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之一。

读到这儿不禁有人要问,如果清真如你说的这样富饶,那前面你提到的《马戛尔尼日记》中的描述又怎么解释呢?关于这一点,我再多讲几句,外国游历者对中国的描述,往往与其行走的路线、到达季节,以及旅行中的遭遇和心情有关。马戛尔尼是被拒绝的一方,他提出的包括通商在内的若干举措都被拒绝,甚至连他希望列队展示武器的愿望也没有实现。沟通不畅,任务没完成,马戛尔尼的心情是郁闷的。此外,他从北京出发到广州,行经路线内有许多贫穷地区,那儿的百姓做出一些令人惊诧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即便是现在,我们行经这些地方,依然也能够看到贫穷和愚昩的现象。所以马戛尔尼记录的,确实是一事实,但是是局部的事实,不能当作是对整个清朝客观的记录。同理,用来作对比的利玛窦和门多萨的记录,也不能完全当作是对明朝的记录。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客观的看待明清时期若干外国友人对中国的记录了。

清政府优秀管理能力还体现在处理民族团结问题上。历朝以来,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多次爆发冲突,而在清朝统治下,这五个民族却能和平共处,这足见清王朝统治者的管理手段。他们执行的和管理举措,达到了多种力量相互制约的目的,这是清朝社会局面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关于这一部分,作者在后续《清廷民族融合史》一书会有详尽说明)。

五  文化奴性 影响到民族性格

在前面的综述部分,我们说到了“文字狱”等针对汉人的压迫手段,这也是清朝各种举措中最为汉人痛恨的部分。以“文字狱”为核心演绎出的故事这些年来多次成为艺术作品的主线,可见“文字狱”等政策的影响之深。

清朝施行的“文字狱”,首先受到冲击的是知识份子。而知识份子在整个社会中承担着民族精神传承与发扬的重要作用,他们对事件的态度、对整体民族性格的记录,直接影响普通大众。可以说,知识分子的节操和精神可以代表当时整个社会的精神。

中国社会历来以知识份子的节操为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都是主流的审美标准。到了清朝,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清朝文字狱等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以《四库全书》的修编为例,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的书籍以万卷计,其中涉及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有学者认为,清朝所销毁的书籍是《四库全书》收录总数的十倍。历史学家吴晗感慨,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而对于收录到《四库全书》中的古籍,也有多处经过篡改,如《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四库全书》中被改成,“壮志饥飱狼虎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种篡改很大一方面来源于政权的压力,而删改的核心宗旨则以剔除民族战斗精神和对消除对满清舆论不利的信息为主。这种形势慢慢渗透的结果便是知识分子奴性增多,而知识分子又将奴性影响到百姓,如些循环,中国的民族性格中,奴性部分就产生了。

六  宫斗戏? 基本不大可能

前面我们刚刚提到了关于清朝的文艺作品,这里我们补充几句。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清廷宫斗戏,多是子虚乌有、凭空想象的产物。以清朝作为“优异的制度管理者”的身份,不可能出现那样狗血的剧情。

事实上,清代宫廷有着历朝中最为平静稳定的环境。婢女勒死皇帝、上下乱来等各种剧情都不会在内宫发生。

依清廷祖制,皇帝帝位并不能自动从父亲那里继承,而是要由贝勒、八旗召开会议决策。贝勒、八旗等力量则多由皇太后或王后妃子的娘家组成,娘家的力量是政冶平稳的根基,这岂是一个妃嫔卖卖萌能比的。

王后妃子多出自北漠、蒙古族,她们与皇帝的婚姻是清朝的一种机制分配,也是清对得天下初“蒙、满共享天下”的承诺。皇帝处理后宫关系,其实是处理与联盟阵营的关系。联盟阵营力量如果太强,皇帝被操纵,事事都被干涉,那自然不高兴,会把情绪撒到后宫。顺治皇帝闹脾气也是因这个而起,顺治的妈妈和老婆都是科尔沁蒙古族公主,顺治哪方都不敢得罪,连私人生活都要舅舅家同意,皇上做得实在憋屈。不过他又能怎样?他的皇位都是靠舅家争来的。清朝君主上位,要经历族室内部“选贤任能”帝位推选大会,顺治登场那一回,各方争议不下,索尼和鳌拜在会场提着刀、以勇冠三军的威名,才确定了顺治的帝位。

在这种条件下,后宫嫔妃想通过控制皇帝的情感来争得权利,简直是做梦。或者有妃子妄想生个儿子来抢权,可行性实际上也不高。皇后即便不生儿子,地位依旧稳固。

清朝后宫有明确的地位划分,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答应以及常在,等级分明,仅贵人、答应、常在这三个级别的任何一阶,就已经够跨一辈子了。竞争皇后?最好想都不要想。

在这几个阶层中,嫔是一个关键段位。如果身份在嫔位以上,则基本可保衣食无优,生了皇子可日后定期相见。反之,在嫔位以下的,即便生下皇子,也没有见的资格,等到长大也是相见不相识。嫔位以上的皇后贵妃们,若没有生皇子,还可以收养贵人、答应和常在的子嗣。并且,嫔以下的贵人、答应和常在,会被嫔以上的各宫主人管理。只有晋升到嫔位,在后宫才有自己的住所。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等更高级别的竞争则更残忍,它完全依靠的是娘家的政治力量,个人魅力等干扰因素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拿慈禧慈安为例,慈安当了皇后之后, 慈禧哪怕生了男孩儿,也是等到咸丰去世才升到贵妃的等级,并且慈禧的儿子早早被过继给慈安抚养,妃子慈禧在皇后慈安面前没有任何力量可言。所以,后宫中以皇后之位为目标的宫斗不可能发生,因为皇后与妃子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没有斗的可能。

皇后作为六宫之主,掌管后宫所有的事情。各嫔妃每天早起到要去给皇后请安,若有事不去,还有提前请假,嫔妃们想串串门?也不可能。皇后可以直接让内务府处罚做错事的妃子,不需要请示皇帝。包括大家喜闻乐道的“翻牌子”环节,也由皇后整体把控。皇帝想在哪个妃子那里过夜,也得皇后点头才行。

连关键的环节、皇帝用时多长时间都有明确规定,如果超过半个时辰还没完事,那么管事太监可以进去抬人。如此规定,哪个皇帝会受得了?但祖训就是如此,所以清朝皇帝都喜欢去暑山庄游玩,那儿离皇后远,那儿才是他们的自由发挥之地。

刘伟鹏:清之奴性是对中国文化最大的伤害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2024-12-23 10:33 小兴安岭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