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秋月帖》底侃“书圣”
在新近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第一单元“悬古垂文”部分,陈列着一开源自《淳化阁帖》“最善本”中的王羲之《秋月帖》(图1),它试图揭示的是不但江左形胜,钟灵毓秀,并且地灵人杰,人文渊薮,文风鼎盛,尤其晋室南渡以后的王羲之时代。
《秋月帖》是王羲之(321—379)晚年的一个夏秋之交,在山阴信笔回复一位已不可考姓名朋友对他问候的致意覆函。咬文嚼字,纸短情长,字里行间深藏着不少鲜为人知而有待披露的重要信息。让人颇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图1:上海博物馆藏《淳化阁帖》“最善本”间王羲之《秋月贴》
先解读一下开宗明义的“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按今天理解,公历“七月一日”正是盛夏时节;可王羲之时代通行的是夏历,“七月一日”时届入秋,所以说“忽然秋月”并无过错。顺带说说语出《诗经》成语“七月流火”亦然,并非今天人们望文生义容易误解的七月赤日炎炎;而是指入秋之后火星西行,天气渐渐开始转凉。联系上述《秋月贴》意境,因时入秋,士子悲秋;故而王羲之感时伤事,得友人问候尺牍后复信有“忽然秋月”之说。
图2:《小清祕阁帖》间《远涉帖》
其次,书札“知足下故羸疾问,触暑远涉”云云,特别是“远涉”二字,令我感及遣辞造句和行草书风,跟王羲之曾经临仿过三国蜀汉“智慧化身”诸葛亮(181—234)暮岁六出祁山北伐行军途中,写给胞兄诸葛瑾(174—241)的《远涉帖》传世刻帖“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回,驰此,不复一一,亮顿首。”(图2),颇有几分相像而似曾相识;并且诸葛氏跟王氏家族曾有姻亲关系,“书圣”王羲之非常景仰“智圣”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德人品。上述清嘉庆年间金石学家钱泳(1759—1844)摹刻《小清祕阁帖》中的《远涉帖》传本,就出自王羲之向当初诸葛亮后代,同时也是好友诸葛显(生卒年不详)(图3)商借祖辈传家珍宝(《远涉帖》)来临习书帖的刻帖本,由此不排除《秋月帖》同样是王羲之晚年学习诸葛亮《远涉帖》行草书、文风格之作也未可知。
图3:王羲之《十七帖》间《成都城池帖》道及跟诸葛显关系融洽,听他介绍成都古迹名胜而心向往之
图4:湖北襄阳“古隆中”标志性建筑牌坊
图5: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侯祠及种池
图6:南京乌衣巷王谢故居景点
再次,漫谈《秋月帖》的相关地点。如所周知,诸葛亮家族和王羲之家族曾经共同从鲁南琅琊郡南迁;诸葛孔明被沔南襄阳名士、岳丈黄承彦(151—?)招为女婿躬耕隆中(图4),长啸《梁甫吟》,后来族属再迁浙西兰溪八卦村,成为当今诸葛后裔最大的聚居地(图5)。而王羲之父辈则南迁金陵,因而抵今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庙景区尚有“乌衣巷王谢故居”之类古迹名胜(图6);王氏家族墓志也曾出土于南京(图7)。而谈起魏晋风度的不少典故,更都发生在此虎踞龙盘之地;南朝表现魏晋“竹林七贤”个性形象生动画面的砖刻,也多见于南京地区墓室(图8)。至于上海博物馆弆藏书画镇馆之宝——唐孙位《高逸图》卷(图9),也是反映“竹林七贤”状貌的绢本绘画残本;作者孙位(生卒年不详,881年由长安入蜀)是扈从唐末僖宗幸蜀的江南籍宫廷画家,艺术地位很高。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对他绘画艺术评价排在最高等第的“逸格”,足见他是一位相当杰出的绘画名家,有记载他在成都创作佛教壁画尤其精彩。而孙位还是王羲之定居浙东山阴差不多五百年后的老乡呢。
图7: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
图7: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
图8:南京西善桥出土南朝“竹林七贤”画像砖刻
图9:上海博物馆藏唐孙位《高逸图》卷
此外,南朝记载汉晋名士风流的著名笔记小说《世说新语》里,王羲之“袒腹东床快婿”等典故,跟为官江南镇江的其岳父郗鉴(269—339)(图10)致信其叔王导(276—339)(图11)求亲有关。不过,对于寻常年轻人视为正儿八经的相亲终身大事,王羲之相当坦然随意而毫不做作,居然赤身袒腹偃卧睡榻而不以为意;而郗鉴同样对王羲之不拘小节,放浪形骸,不受世俗礼数束缚的孤傲行为举止不以为意,甚至还极其欣赏,一见倾心,翁婿相得,充分彰显出彼此魏晋风度的洒脱倜傥。而就此颇具戏剧性印象的酣畅淋漓生动场景,读者、观众恰好可以从孙位反映“竹林七贤”的他惟一传世画作——《高逸图》当中山涛(205—283)席地凭几,抱膝敞怀的潇洒形象上略见一斑而浮想联翩,充分开启发散性思维(图12)(图13)……
图10:《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二晋太宰高平郗鉴书《灾祸帖》
图11:《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二晋丞相王导书《省示帖》
图12:《高逸图》中山涛形象
图13:《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三晋太守山涛书《侍中帖》
譬如提及郗鉴为官的“天下第一江山”的镇江(图14),自然就令笔者联想起写过著名《己亥杂诗》的“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龚自珍(1792—1841)的名句“但恨金石南天贫”来。
图14:镇江焦山风光
的确,相比较北国众多著名汉唐书法名碑,江南著名石刻委实少的可怜的很啊!不过,恰恰就是在江南京口长江江心焦山,有一方著名摩崖古刻《瘗鹤铭》(图15),书法被包括米芾、黄庭坚、陆游等历代无数书法名家所折服而叹为观止,人称“大字之祖”。唐、宋、元、明、清、晚近,乃至现、当代访碑者络绎不绝于途。龚自珍就佩服的五体投地,有诗为证:“南书无过《瘗鹤铭》,北书无过《文殊经》”“从今誓学六朝书,不肄山阴肄隐居。万古焦山一痕石”“‘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欲与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等等,不一而足。不过,正是这方被龚自珍奉为江南名碑的《瘗鹤铭》,就其书法作者的探索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学术悬案,有学者考证的结论就是它属于龚自珍很不以为然的王羲之所作,这或许也是王羲之与这一江南书法胜地的因缘际会吧。
图15:镇江焦山《瘗鹤铭》摩崖
图16:《瘗鹤铭》拓本书法“华亭”二字
附带指出的是,《瘗鹤铭》,顾名思义是为葬仙鹤而书刻的铭文;而此仙鹤其实还是产自于我上海东晋名臣、留下一纸传世名帖《平复帖》的陆机(261—303)故乡松江华亭鹤;它被好鹤养生者“于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图16),因带到镇江饲养两年多羽化而死葬感书刻于崖。所以,如果经证实《瘗鹤铭》的确出自王羲之手笔无疑的话;那么,似乎意味着《瘗鹤铭》书法中“华亭”二字,同样可以被视为王羲之题书上海之根的墨迹证据。另外,一旦从书法视角证明《瘗鹤铭》系出王羲之墨宝的真,仿佛更可印证在传统的“羲之爱鹅”段子之前,恐怕还存在过一段“羲之爱鹤”本事呢;只不过或许是仙鹤太通灵性而难以侍候料理,王羲之才被迫放弃改为饲养不用太过费神照料的大白鹅的(图17)。当然,这只是我就《瘗鹤铭》与王羲之关系大胆假设的“世说今语猜想”而已。
图17:王羲之故里绍兴兰亭鹅池暨鹅池碑
图18:江苏溧阳清初《淳化阁帖》帖石
最后,说说《秋月帖》之本的《淳化阁帖》与我江南、上海的关系。《淳化阁帖》刻于北宋淳化三年(992)的东京开封皇室内府,但其影响流播却深入江南各地。譬如宋室南渡后南宋刻本帖石,就保存在湖上浙江省图书馆孤山文澜阁旧址;而明清刻本碑石则幸存于苏南溧阳一壁(图18);明末上海望族豫园潘家和祖居打浦桥官宦顾家,都曾翻刻过《淳化阁帖》并有传本存世。而像上海博物馆2003年征集海归的传世“最善本”(图19),递藏流播经历也跟上海有密切关系;为此,我曾专门写过《阁帖“最善本”的海上大收藏家们》披露本末内幕。此外,像“上博”藏南宋刻拓“潘祖纯本”、美国著名鉴藏家翁万戈先生旧藏南宋官刻“修内司本”(图20)等亦然。
图19:上海博物馆藏《淳化阁帖》“最善本”
图20:上海博物馆翁万戈旧藏《淳化阁帖》“修内司本”
也正因为“上博”拥有为数众多宋刻宋拓《淳化阁帖》,由此及彼,我觉得有必要和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也许此间老馆旧貌换新颜时,大约在(2022)冬季上博东馆落成之际,比如,举办新一次纪念《淳化阁帖》刊刻1030周年特展。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侵删。)
汇聚古今鼠生肖形象的“灵鼠兆丰年——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14日揭幕,为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纳福迎祥。 鼠,位于十二生肖之首,鼠年的到来预示着又一生肖轮回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