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分”,实际上就是半的意思。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过去把秋季分成孟秋、仲秋和季秋三部分,秋分正处仲秋,所谓平分秋色是也。秋分的三候是:“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昼夜均,寒暑平
一场雨,一朝寒
草木染青黄,蝉噤荷残
今日21时31分
我们迎来近124年来最早的一个“秋分”
昼夜在春分之后又一次平分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秋雨绵绵
澄净的空气中弥散一丝清爽
远在天边的雷电交奏
和我们渐行渐远
二候蛰虫坯户
蛰居洞穴的小虫
敏感地察觉到秋的到来
用细泥涂封住洞口
筑成抵御寒冷的温暖小窝
三候水始涸
山涧边上,繁木掩映
小潭映照斜阳
水波清冽、粼粼闪烁
只留下浅浅的河床
追忆昔日旧时光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可谓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此时节,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故而有“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等说辞。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在古代,二分二至作为重要的节气,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秋分祭月”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今天熟知的中秋节,实际上最早就是由秋分的祭月节发展而来的。
除了祭月之外,在古代,秋分这一天还会设立秋社,祭祀土地神。秋社是传统乡村社会的一件大事,规模甚至比春社还要隆重。民谚有:“鸡豚秋社,芋栗园收,李四张三,来而便留”。此时,借着丰收的喜悦,邻里之间拿出土产食品互相答谢,共庆丰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岭南的一些地方,秋分时节就有“吃秋菜”的习俗。所谓的秋菜,是一种岭南地区生长的野苋菜,当地人称之为“秋碧蒿”,细长嫩绿。人们会在秋分这天上山去采摘秋菜,回家后和鱼片一起熬成汤,称为“秋汤”,所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藏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燥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燥令伤肺”,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应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防止凉燥。
燕将明日去
秋向此时分
秋分已至
让我们脚踏实地
收获金秋的果实
(文字综合自网络)
从门口、路边到窗台、桌面,到处堆满瓶瓶罐罐,连花盆都是自己烧制的废品。在中国陶瓷史上知名窑口——巩县窑的黄冶窑窑址附近,63岁的游光明把简陋的农家院当工作室,专注研究和复烧历史上的经典器型。
李雪琴是谁?一个从没说过脱口秀的“网红”,乱拳打死老师傅般地,成为目前《脱口秀大会》前十强的第一名。一个北大毕业生,纽约大学硕士研究生,休学回国做短视频。
“是非功过青史载,驼铃悠扬北方来。”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中最纷乱也最繁华,最豪迈也最温婉的年代,既有兰陵王入阵曲慷慨激昂,有《敕勒歌》传唱世代,还有藏于地下的国宝璀璨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