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徽黟县:“90后”“川妹子”的蓝染梦
6月30日,陈燃在染坊中制作染料。
1994年出生的四川姑娘陈燃大学毕业后迷上了蓝染工艺,并前往贵州丹寨山村的古法染坊向当地的手艺人学习。2017年,陈燃在丈夫的老家安徽黟县建立了自己的蓝染工坊。 蓝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用蓝染植物发酵后制作成染液,通过绑扎、浸泡、氧化和晾晒,让布料拥有独一无二的蓝色。
“学习蓝染需要很大的耐心,要学会‘养缸’,不断调整染料的配比,染缸的状态决定了成品的效果。”陈燃说。经过无数次对染料成分和布料的试验,陈燃熟练掌握了传统的蓝染技艺,并继续探索创新。 2018年,陈燃应顾客要求定制蓝染产品,从衣服逐渐扩展到门帘、床单、抱枕、餐垫等家居用品。在设计方面,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陈燃对传统图案和样式进行了改良,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简约性。
染坊成立三年多以来,陈燃坚持开设蓝染体验课程,为游客示范、讲解蓝染技艺,接待游客超过十万人次。“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蓝染,让‘一抹蓝’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陈燃说。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6月30日,陈燃在染坊中绑扎布料。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6月30日,陈燃在染坊内展示正在氧化的蓝染作品。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6月30日,陈燃在染坊内绑扎布料。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6月30日,陈燃在染坊内绑扎布料。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6月30日,陈燃在染坊内挑选蓝染工具。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6月30日,陈燃在染坊内制作蓝染作品。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6月30日,陈燃在染坊内摊晾正在氧化的蓝染作品。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6月30日,陈燃在染坊内晾晒蓝染作品(翻转照片)。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6月30日,陈燃在染坊内晾晒蓝染作品。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6月30日,陈燃在染坊内调配染料。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 摄
58岁的斫琴师马岳思是杭州余杭崇贤鸭兰村人,自小学习木匠,24岁时经浙派琴家徐匡华指导学习斫琴技艺。数十年间,马岳思对古琴的理解不断精进,做琴也越来越慢,从最开始的每年50张,到现在20多张。
冷冰其画亦如其人,有大家气象,不琐屑于细节,也不斤斤于形似。我以为选简笔一路(俗称大写意)者,必应在天性里就有些豪迈疏放之气,下笔方不至于拘泥板刻,做到性、心、手相合。
谈花鸟之气,有所谓禽立高枝言其势,有所谓醉眠芳草言其韵,有所谓呢喃相向言其婉,有所谓陡然出色言其艳,有所谓花驻时止言其静,有所谓鸿掠于影言其逸,综其大者,以“雅”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