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5000年前的良渚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这一文明的基础就是发达的稻作农业。不过,“良渚人”并不是仅吃米饭,他们的餐桌上少不了鲜美的肉食。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考古平台,作为“探秘良渚·文明之源”系列活动的重头戏,“良渚的动物世界”展览正在举行。在这里,观众可以了解5000年前“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良渚人’应该吃猪肉最多,其次是鹿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动物考古专家宋姝介绍说,在良渚古城遗址里出土的哺乳动物骨骼中,猪骨约占80%,鹿骨约占10%。
展览现场展出了十多件良渚时期猪、梅花鹿、水牛和麋鹿等动物的骨骼遗存。它们都是从钟家港遗址出土的。钟家港就是展厅外的这条小河,貌不惊人,而在宋姝眼里,它是良渚文化动物考古的一座“富矿”。
“南方地区潮湿炎热,很多地方是酸性土壤,有腐蚀性。因此,动物骨骼很难保存。”宋姝说,环太湖地区共发现近千处良渚文化遗址,而出土过动物遗存的遗址仅有30余处,钟家港是良渚古城内唯一保有动物遗存的遗址。
钟家港之所以能保有动物遗存,是因为它的独特地理条件。先民是在水泽上堆墩营建良渚古城的,堆墩之间余下的水面逐渐形成了河道,钟家港也就是这样形成的。以后,先民直接把生活垃圾倾倒在河里,动物骨骼沉入水底,在富水厌氧的环境中保存了下来。
从2015年至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钟家港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宋姝等人对2016年清理出的遗存进行了更细致的淘洗,发现了12万多件动物骨骼遗存,鉴定出40余种动物。
而这些动物骨骼遗存中,猪骨和鹿骨是最丰富的。宋姝说,在猪下颌骨上观察到了齿列扭曲的现象,这是因为猪被人类饲养后,下颌骨退化变短了,牙齿也随之“长歪”了。同时,她还观察到有的猪得了“线性牙釉质发育不全”的牙病,这是哺乳动物在成长期因为生理紧张造成的,这也与人类的干预有很大关系。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可以判断‘良渚人’当时已在饲养家猪。”宋姝说。家猪在1岁半成年,以后肉量和体型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人们选择在这时杀猪是最经济的,而出土的猪骨显示,良渚遗址里的猪也就活到1-2岁。
除了家猪,良渚古城里只出土过狗这一家畜的骨骼。而在野生动物里,鹿的骨骼是最多的,已经发现了麋鹿、水鹿、梅花鹿、獐和麂这5种鹿科动物的骨骼。“良渚人”除了吃鹿肉,还喜欢鹿角和鹿骨。鹿骨骨壁厚、整体平直、易于截取,稍加打磨就可以加工成骨锥、骨簪等骨制品。
而在出土的鹿角中,有的是在春季拾取的自然脱落的鹿角,末端连着角环;有的是猎人杀死鹿以后,从头上割取的鹿角,上面还带有额骨的碎片。鹿角可以用作装饰,角尖部分也可以用作骨锥。
狩猎、屠宰、食用……这些人类行为都会在动物骨骼上留下不同的痕迹。目前,在各处的良渚文化遗址中,研究人员已经发现53个种属的动物遗存,涉及软体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考古学家从动物遗存的解剖形态、死亡年龄、性别构成、病理现象、骨骼痕迹等角度,对于良渚时期的动物资源利用作了综合研究,发现了良渚时期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养殖业文化——先民一方面饲养家畜,一方面通过狩猎和捕捞来获得野生肉食。
“我们发现过食用后剩下的虎骨,还有鳄鱼的骨板,说明当时有了鳄鱼皮制品。”宋姝介绍说,她们还发现过鲨鱼的牙齿,可能是从外地进贡到周围只有淡水的良渚古城。
良渚古城位于天目山两条余脉之间的冲积平原上,当时的气候更为温暖湿润,类似于现在的华南地区,丰富的动物资源也是良渚文明兴盛的支撑。宋姝说,动物考古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当地人的生活。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